3月中旬,一則關于朝陽法院判決李亞鵬賠償某公司4,000萬欠款的新聞登上熱搜,誰也沒想到這個闊別娛樂圈數(shù)年的“知名演員”再次出現(xiàn)在公眾視野,居然是因為欠債。
早在1997年,大陸第一部青春偶像劇《將愛情進行到底》上映,成為一代人的回憶。與電視劇一起火起來的還有剛剛從中央戲劇學院畢業(yè)的主演李亞鵬。
幾年后,李亞鵬又分別出演了《射雕英雄傳》中的郭靖和《笑傲江湖》中的令狐沖,演藝事業(yè)也算得上是順風順水。而和他一起畢業(yè)的陳建斌此時才剛剛出演人生中的第一部電視劇。
作為一個深受觀眾喜愛的演員,就在人們以為李亞鵬會在演藝之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好的時候,他卻在2014年退出了娛樂圈,從此正式進軍商界。
如今,還在演藝圈里的陳建斌已經(jīng)“混得”相當不錯,再看李亞鵬,不知道他有沒有為自己的決定后悔過。有時候,選擇真的大于努力,放到職場中,這話同樣有效。
判斷自己的工作合不合適
按照標準從低到高的順序排列,一份合適的工作應該具備這三個特點:
1.能長久干下去
許多人找工作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永遠是自己的興趣愛好,這是一件有利有弊的事。
它的好處在于,每個人對自己的興趣愛好都有一定的經(jīng)驗,甚至有了一些成果。但是興趣愛好的特點是自發(fā)性,沒有明確的責任歸屬。在興趣愛好上犯了錯,沒人會批評你,你也不需要負責。
但把興趣愛好變成了工作后,面對工作的指標、質量要求,你就會有負擔,甚至會開始排斥它。這就是把愛好變成工作的風險。
在這個基礎上可以看出,一份適合你的工作未必是你的興趣愛好,最基礎的要求在于它不會讓你產(chǎn)生很強的排斥感,哪怕是平平淡淡,也能讓你長久地工作下去。
當然,如果你愛上了你的工作,每天都激情四射、活力滿滿,這就是最理想的情況了。
2.能獲得滿意的回報
為什么有的人能在工資不高的崗位上工作這么多年?是因為這些工作能給他帶來成就感或榮譽感。
一份合適的工作,基于你對自身付出的成本的評價,一定能給予你自認為滿意的回報。這些回報包括物質上的如薪酬福利,精神上的如成就感、榮譽感、社會認同感等。
還有一種回報比較置后,那就是成長。它可以是知名的工作平臺,也可以是行業(yè)前沿的工作內容。
如果你現(xiàn)在的工作既不能給你帶來很高的工資,也不能帶來很強烈的成就感,但是你發(fā)現(xiàn),你在工作了一年兩年之后,就有了高薪酬、高成就感的工作機會,其實也是可以的。
一份工作只有讓你產(chǎn)生“我的付出很值得”這樣的想法,才能說它是適合你的。
3.能取得優(yōu)秀的成績
一個能做好所有工作的人幾乎是不存在的。你可能不喜歡現(xiàn)在的工作,但你卻能在這個崗位上做出成績,物質和精神回報也隨之而來。
從結果論的角度來看,一份工作適合你,意味著你能取得優(yōu)秀的成績。這可能與你的天賦有關,也可能與你的性格有關。
這看起來是一件矛盾的事,你不喜歡它卻能做好它,而且它還能給你帶來你想要的回報。
拿李亞鵬來說,他雖然不喜歡當演員,但大家卻不能說他沒有天賦,不適合當演員。同理,他作為商人,缺乏商業(yè)預判能力,盲目投資旅游地產(chǎn)行業(yè),才會因此陷入債務的泥淖。
如何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
1.找工作前問自己幾個問題
我工作的目的是什么?
我到底想做什么?
成功率有多少,風險是什么?
對于第一個問題,如果工作的目的只是為了得到薪酬養(yǎng)活自己的話,那么任何一份能滿足你對薪酬要求的工作都是適合你的。
根據(jù)你不同的目的,去選擇不同的行業(yè)和職位。根據(jù)2020年的數(shù)據(jù)顯示,職場人收入最高的前幾大行業(yè)分別是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咨詢、快消、會計、地產(chǎn),以收入為目的就可以考慮去這些行業(yè)。
對于第二個問題,是指你最有意愿、最不排斥的工作,它不一定是你的興趣愛好,也不一定是你的專業(yè)。
每個人在不同階段想做的事情不同,小孩子“想要當科學家”就是他們對“最想做什么”的表達。很多人說“只想賺錢”,但“想賺錢”是一種目的,這里要說的是通往目的的手段。
第三個問題則是你做出選擇前,要先判斷它目前的發(fā)展優(yōu)劣勢,你個人的優(yōu)缺點,這綜合起來就是成功率,你還要評估自己或行業(yè)可能遇到的風險。
不管是專業(yè)還是非專業(yè),失敗的商人成千上萬,而李亞鵬之所以變成今天這樣,就是因為他沒有對未來的風險進行評估。在地產(chǎn)行業(yè),他選擇的文旅地產(chǎn)賽道是非常艱難的,稍有不慎就會失敗。
2.排除掉不喜歡的就是適合的
如果你實在想不出來自己想做什么,最有效的方法是排除法。
打開手機的招聘軟件,按照行業(yè)-職位類別-職位的順序制作一個思維導圖。下圖是某招聘軟件對行業(yè)/職位的分類,你也可以去網(wǎng)上自行搜尋資料。
一般來說,求職者都不太愿意去夕陽產(chǎn)業(yè),你可以先去網(wǎng)上按照收入水平找到最不具發(fā)展前景的幾個行業(yè),把它們從你的名單上劃掉。再根據(jù)你的喜好,把你最討厭的幾個行業(yè)劃掉,剩下的就是一些你不討厭(也不一定喜歡)的行業(yè)。
按照這樣的順序,你還可以篩選出自己不討厭的職位類別和具體的職位。對于想跨行的人來說,這種方法會更有效。
3.從自身的資源出發(fā)
職場中的資源不僅包括常說的人脈,還包括一個人自身的能力。
你的家庭條件、你的學歷水平、你的認知能力都可以作為一種資源。資源越豐厚,能找到“好工作”的幾率越高。
你可以去了解與你條件差不多的人都在從事什么樣的工作,如果他們工作得很開心,說明類似的工作能夠基本滿足你的需求,你也可以去試試。
除此之外,如果能夠通過人際關系去接觸一份工作,也是不錯的選擇。
在別人眼里,一份適合你自己的工作不一定是“好的”,所以你還需要獨立思考,自己覺得“合適”才是最重要的。
關注公號“海綿職場圈”,一起高效工作,快樂摸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