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爾斯失戀了。
當他在《泰晤士報》上看到戀人與另一個男人的訂婚消息時,痛不欲生,哭了整整三個小時。
隨后,他給自己的叔祖父寫信,字里行間流露出無盡的落寞與孤楚:從現(xiàn)在起,我一無所有了,我的心已經(jīng)無家可歸。
這個查爾斯就是現(xiàn)任英國王儲—查爾斯王子,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長子。
在此后的八年里,查爾斯王子一直在苦苦尋找。他不僅是在尋找一位可以談婚論嫁的女子,更希望能對公眾有個交代。
盡管王子的生活錦衣玉食,住在豪華的宮殿,出入各種高檔聚會,但他卻無權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因為他需要對整個皇室家族承擔起王位繼承人的責任。
這個故事被記錄在《溫莎王朝—帝國巔峰與至暗時刻》這本書中。這是一本介紹英國皇室家族溫莎王朝的書。作者湯姆·利文是一位專職記者和作家,他通過大量的史料向讀者們展示了一個日不落帝國的方方面面。
在我們的印象中,貴族身份常常代表著地位、權利以及數(shù)不盡的財富。這些人身著御用禮服,參加各種宮廷宴會,結交世界名流,他們的生活應該是無憂無慮的。
的確,在《溫莎王朝》這本書中,作者揭開了溫莎王朝神秘的一角,給讀者描繪了大英帝國遵循祖制、奢華氣派的宮廷生活。
可是在這些筆墨下,在查爾斯的故事背后,筱墨卻感受到了另外一個詞:孤獨。
01 皇權揮不散內心的孤獨
在失戀事件后的幾年里,查爾斯王子一直在尋覓各種方式,來排遣心里的孤獨與無助。比如打獵、玩馬球、旅行、滑雪、包括和女人交往等等,效果卻始終甚微。
1978年11月,在劍橋大學的一次演講中,他甚至公開表達了內心的苦楚。
查爾斯說:“我一生中最大的問題在于,我不知道自己在生活中應該扮演什么角色。目前,我仍沒有找到答案。”
這番話令人們大吃一驚,但是誰也沒有放在心上。此時的王子就像迷路的孩子一樣,不知道前路在何方。然而,他卻不能停下腳步,因為在他的頭頂始終有個監(jiān)視器在盯著他。在這樣的形勢下,查爾斯只能被動的接受指令,執(zhí)行作為王儲的任務。
還有一件事,對查爾斯王子的打擊重大,讓他差點崩潰,那就是叔祖父蒙巴頓勛爵被暗殺了。
作為最信賴的人,叔祖父的去世讓查爾斯王子的精神一下子失去了寄托。于是,查爾斯再次來到曾經(jīng)的戀人身邊,以求心靈的慰藉向她求婚,不過再次被拒絕了。
因為身為王子的他不能做第三者,也不能娶一個離過婚的女人為妻。鑒于他的身份地位,他只能尋找另外一個女人來結婚。
那么戴安娜王妃是如何闖入王子的生活呢?只因一句話。
在一次假面舞會上,戴安娜對王子說:“您真是太孤單了,你應該和那個關心你的人在一起。”就是這樣充滿理解的一句話,查爾斯瞬間產(chǎn)生了心靈感應,從此戴安娜走進了王子的生活。
02 親情的缺失是元兇
你或許會問,含著金湯匙出生的王子,要什么有什么,身邊還圍繞著一大群人,怎么會感到孤獨呢?這要從王子的小時候說起。
小王子剛出生后不久,伊麗莎白公主(這時伊麗莎白還沒有成為女王)就患上了麻疹,不能給他喂奶了。于是,小王子只好被轉移到其他行宮由保姆們照料,作為母親的伊麗莎白偶爾看看孩子。
后來,丈夫菲利普被派去島國馬耳他,公主也跟隨丈夫前往,小王子就被放在祖父母家中撫養(yǎng)。就這樣,在出生的前三年里,在最需要父母呵護的成長階段,小王子基本沒有享受過父母之愛。
一位和王子關系要好的記者采訪過他,王子表示小時候父親管得很嚴,每當父親大發(fā)雷霆,他就成了出氣筒。父親還常常在在眾人面前和他開玩笑,把他嚇哭。母親也是一樣,對他漠不關心。王子還坦言雖然知道父母心中有他,但父母的言行讓他感覺自己是不被喜歡的。
從上述這段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出查爾斯王子在嬰幼兒時期是缺乏愛的,在成長階段骨肉親情是匱乏的,因此成年后的他渴望愛,呼喚愛。
近年來,“原生家庭”這個詞總是不斷被提及。小時候在親情缺失的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尤其是父愛與母愛的缺失,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長大后的人們存在某種性格上的缺陷,比如容易自卑。
而王子的表現(xiàn)就是缺乏安全感,常常感到孤獨,一種無人理解、不被認可的孤獨。
不止是查爾斯,包括英國皇室以前的王子們,像喬治五世和喬治六世,小時候也有過類似的境遇。
兩位王子在成長階段沒有受到過重視,父親對他們過于嚴厲,而且總是提出很高的要求,卻從沒有表揚過他們。因此,長大后的王子生性靦腆,做事小心翼翼。
溫莎家族檔案館的保管員說:“漢諾威家族的父母都不太負責任,生小孩就像下蛋一樣,管生不管養(yǎng)。”這句話也從側面反應了,皇室家族的生活并沒有我們想象得那樣美好,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榮耀風光的背后是以親情的缺席為代價的,這是常人難以體會和理解的孤獨和寂寞,是高處不勝寒的無奈和凄涼。
03 有權意味著幸福嗎
看過這本書之后,腦海里蹦出這樣一個問題:有權意味著幸福嗎?或者說權利背后代表的東西:身份的升遷、地位的提高、財富的擁有,這些讓人幸福嗎?
我的答案是未必幸福。溫莎王朝一代代王子和公主們的生活可謂是有權吧,但榮華背后他們卻有各自的內心掙扎:無法選擇自己的伴侶、時刻維護家族形象、每日的行程被規(guī)劃好,總之,他們無法按照自己的意志來度過想要的生活。
回到我們普通人,不可否認這些身外之物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滿足了人們的虛榮心。但凡事有個度,過分追求物質的成功會讓人們的眼睛蒙上一層紗,看不見重要的東西。
在最近的熱播劇《小歡喜》中,季勝利是一位黨員干部,打拼多年,當上了區(qū)長,同時他也是一位父親。當面對緊張的父子關系時,季勝利表示很悔恨,后悔以前不該為了事業(yè)而疏于對兒子的照顧。
在《臨終前最后悔的五件事》這本書中,作者通過陪伴客戶生命中最后的日子,總結了五點生命哲學,其中一點就是“希望我以前沒有那么拼命的工作”。這句話背后的含義是,年輕時為了追求事業(yè)有成忽視了家庭,以致于到了生命的盡頭發(fā)現(xiàn)兒女不和,才悔不當初。
說到這里,筱墨并不是主張大家佛系生活,而是提醒在逐夢路上的朋友們,不要忘記什么才是自己生命中最為重要的東西,比如親情、友情等,要學會珍惜它,唯有這些才是永恒的,你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