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筆錢,你會上大學還是環游世界?電影《第36個故事》(1)沒有直接給我們答案,卻給了我們一個重新思考人生選擇的機會。
以物易物的噱頭
兩年前大叔有個心愿:開一家甜品店,賣咖啡、賣甜點、看看書、聊聊天、曬曬太陽——總之,細水長流地過日子。買了烘焙書、烘焙器具,學著做蛋糕、面包,看著糕點在手中成型,聞著麥香從火光里釋放……然而兩年過去了,我依然做著之前的工作,店連個影兒都沒有。
身在臺北的朵兒也夢想著要開一間咖啡店,她并沒有像大叔一樣在困難面前止步,她拿出所有積蓄開了一間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咖啡館——朵兒咖啡館。
在母親的要求下,朵兒的妹妹薔兒來幫她打理咖啡館。古靈精怪的薔兒為了增加咖啡館的生意,想出了一個以物易物的點子,讓人們來店里換東西增加人流量。她購買了一家老當鋪流當的貨品擺滿了整間咖啡館,若有客人看上了某件東西,則用其他物品來交換。
以物易物的噱頭加上朵兒精湛的手藝,讓咖啡館生意漸漸走入了正軌。但隨著旅行團、各種客人的不斷涌入,以物易物及其背后的意義讓朵兒內心發生了改變。
當初朵兒配合妹妹以物易物是希望能夠引來更多的人流,從而使咖啡館生意更好。可是當生意越來越好時,朵兒卻失落起來,她認為人們都是沖以物易物的噱頭而來,并非是為了自己精湛的美食技藝。雖然通過物品交換讓咖啡館營生下去,但卻背離了之前熱愛甜點希望與其他人分享的初衷。
好在朵兒的迷惘很快被一個帶著35個故事而來的男人所打破。
35個不同的故事
一個環游世界的男人帶著35塊香皂,來到朵兒咖啡店要求以物易物,但他不知道應該換什么。最后朵兒姐妹為這個名叫周群青的男人做了決定,用這35塊香皂和35個故事換取35封手寫的情書。周群青答應了姐妹倆的提議,只是要求情書必須由女性書寫。這樣古怪的條件自然讓許多客人望而卻步。
香皂在朵兒咖啡館里換了一個又一個位置,卻沒能找到愿意來交換的人。于是,周群青向朵兒姐妹講起了這35個故事。朵兒沉浸在他的故事中,開始根據他的故事畫起了畫。
時間在咖啡的濃香里流過,情感在午后的陽光里漸增。朵兒和群青相互喜歡,卻始終沒有捅破那層紙。
直到有一天,周群青突然來到咖啡館收走了那35塊香皂。他說這些香皂承載著自己的過去,他不想交換了。隨后他也收走了朵兒畫的35張畫——他說這是自己用35個故事換回來了。
朵兒望著群青收走了香皂和畫離開咖啡館,心里莫名的惆悵,開始她以為是因為畫的緣故,實際上她是因為周群青的離開,因為他帶走了自己的那份愛戀,這讓她無法平靜。
物品可以根據自身的價值或者心理價值來進行交換,但是一顆心能用什么來衡量價值?又能用什么方式來交換?
對于這個問題,朵兒沒有答案。雖然她明明知道自己喜歡上了周群青,可是內心卻不愿承認:聽故事、畫畫只是為了賣人家咖啡啊。這樣的答案連她自己也不相信。
但是周群青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朵兒又有什么辦法呢?這時候,一家航空公司來朵兒咖啡館,準備收購部份股權,朵兒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
上學還是環游世界
讓我們重新回到文章開頭,如果有一筆錢,你會用來上大學還是環游世界?在《第36個故事》中加入了一大段采訪,不同的人回答著這個問題。
拋開導演這樣種會給電影敘事造成多大的破壞性,我們來看看他們的答案。
他們的答案自然都不一樣。但大家卻有一個不徑相同的觀點,那就是在大學要上,世界也要環游。選擇上大學的人認為上學后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然后攢錢環游世界,選擇環游世界的人則認為通過旅行可以學到大學學不到的知識,然后再掙錢上大學。
看著受訪者有年輕有老年,大叔不禁想問當初要先上大學掙錢去環游世界的人為什么到現在還沒有出發?要先環游世界再上大學的人為何現在還不去學習。所以,對于是去上大學還是去環球旅游這樣兩難的問題,重要的不是選擇而是行動。
無論心里想的是什么只要行動就能讓路途不再遙遠。
朵兒一直希望能環游世界,但她一直沒有做,原因是要攢錢。或許攢夠了兩星級旅店的錢,但覺得三星級住宿條件更好所以繼續再等;或許攢夠了去一趟泰國的錢,卻希望能順道去印尼看看,那還得攢錢……正如那位富僧一直沒能到南海一樣,錢是永遠都攢不夠的。
然而,周群青的故事和他的離開深深觸動了朵兒。所以她決定現在就上路,她用自己在咖啡館的股份換取了航空公司35個地方的機票,成為一名沙發客踏上了環游世界的旅程。
為什么要選擇35個地方,那35個地方又有什么特別之處,大叔決定不再透露劇情了。只是大叔想告訴各位朵兒此次旅行自然是有意義。
旅行的意義是什么?
陳綺貞說:你離開我\ 就是旅行的意義。
有人說旅行是為了看風景,有人說旅行是為了忘記過去,有人說旅行是為了認識不一樣的人,而朵兒去旅行是為了找回曾經相愛的那個人——或許這才是朵兒關于上大學或是環游世界的答案吧。
注釋:(1)《第36個故事》(Taipei Exchanges),導演蕭雅全,2010年中國臺灣出品。
(在別人看來一文不值的東西,也許在我們的心里卻是無價之寶。全文完,謝謝你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