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ailei
寫作從來都是一件有門檻的事情,只是我們一直都不承認!
01
4月17日,我收到終審通過的郵件通知,欣喜之余是希望自己這篇文章能夠成為定用稿。昨天小編公布了6期目錄,我看到了自己的文章和筆名,一種熬出了點兒頭的釋然縈繞心頭,終于迎來了自己的第一筆200元的稿費。
這筆稿費遲到了好久好久,遠不是各大寫作課程說的那樣:教你如何通過寫作快速變現或者零基礎快速實現月入過萬。我最初異常心動,報名參加了好幾個,想著不到半年就能夠寫作簽約,成功變現。
老師們講得也確實非常好,但現實就是這樣,一切沒有門檻都是騙人的,一切零基礎都需要你付出艱苦的努力有了厚實的基礎才能進行下一步。
02
今天在每一個領域,弄潮兒并不是從零開始的學習者,而是本來在那個領域就有一定建樹的。
- 咪蒙公眾號做得好,她原來可是一個編劇,寫文章的人;
- 六神磊磊當過八年的資深時政記者,然后以獨特視角和幽默風格,解讀金庸小說中的有趣細節,借武俠人物評說時事熱點、社會現象;
- 再比如Paipi醬,原來也是搞電影導演的,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
- 懷左同學就讀于文學院,從小酷愛閱讀與寫作,半年內簡書簽約……
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古典老師說過:并沒有一個人從零開始,瞄準規劃,然后成功。大部分人都像魚類,一邊往前走,一邊左右看,突然遇到一個機會,啪,就火了,這種成功你模仿不來。
那我們能怎么辦呢?我們成為不了弄潮兒,但我們依然可以成為一個合格的寫作者,賺些蠅頭小利。即使要求這樣低,也不容易達到,因為大部分人就像我一樣,起點壓根不是零分,而是負六十。
03
我聽了不少的寫作課程,其中感觸最深的一點就是:數以萬計的寫作者前赴后繼,但好的作者屈指可數,編輯非常想塞錢給你,但是沒有人能接,也沒有人敢接。
我在簡書上寫了小半年,超過10萬字,才達到了最基本的水平:小平臺的投稿可以過,大平臺壓根沒戲;簡書的喜歡數剛剛破千,遠不及各路大神,真的是不能比。有時候寫得很絕望,因為需要一直忍受自己很糟糕這個事實,毫無成就可言。
非常慶幸的是,我一直認為:寫作本身只是一項技能,多練總是可以掌握的。于是我一直寫,不停地寫,不間斷地寫。平常的娛樂方式都是閱讀,沉浸其中,我也不覺得苦。
04
王爍的《怎樣成為合格的寫作者》讓我獲益匪淺:減法式寫作+多寫+多改,肯定能將你變成合格作者。
他在文中提及,中國人的寫作傳統是加法,具體怎么加就沒有指南:文章天成妙手偶得,怎么得的不知道;七寶樓臺揮手而就,怎么揮的沒看見。運用之妙,在乎一心。這類見解妙到巔峰,對凡人沒有用。
寫作不應只是天才的事。天才可遇不可求。你沒法把普通人變成天才作家,但把他變成合格的作者則是可能的。
羅丹說把不需要的那些石頭全鑿掉,剩下的就是雕塑。英文世界的寫作建議亦然,別寫沒用的東西,別寫沒必要的東西,別寫華而不實的東西,如果寫了就全刪掉,剩下來的就是合格文章。它有多好,取決于你想說的內容有多好。
英文世界的文法家一脈相承,看法相通:
1. 好文章得清楚、簡潔、準確;
2. 要把事講清楚,所以要多用動詞和名詞,要少做形容,所以要克制使用形容詞與副詞;
3. 能用大白話說清楚的事,不要用術語;
4. 能刪掉的都刪掉;
5. 寫作是個手藝活,大量的訓練最重要,要多寫。
總的來說:減法式寫作+多寫+多改,肯定能將你變成合格作者。但是人們總不能免俗,執行力太差,功利心太強,沒有什么耐心,忍受不了這種漫長的爬坡,下意識特別喜歡知識的快感、快感、再來快感,瘋狂的刷干貨。
但問題在于,時間一長,我們的眼界格局越來越高,但是手腳卻越來越笨,我們再也無法自己通過自己的行動帶來感悟和體驗的快感。
05
《寫出我心》的開篇語是:現在就開始吧,開始寫,寫到骨子里。我自己剛開始起步,但不想停止,至于最后走到哪里,我想,應該很遙遠吧,因為我不曾停止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