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即為仲秋,居于秋季之中。從《周禮》中的秋季祭天,到唐朝乃至今日的闔家團(tuán)圓。從嫦娥奔月到玉兔搗藥,中秋節(jié)被不斷賦予新的韻味。明月,也成為人們寄托情思的文化符號。如“ 皓魄當(dāng)空寶鏡升,云間仙籟寂無聲。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云熠千里明。”又如蘇軾“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相顧同一輪明月,卻因人而異,刻畫出不同的心境。或喜或悲,或合或離,這或許就是中秋本身富有的味道,如五味雜陳的月餅,道盡生活的滋味。
中秋明月夜,你或許從異鄉(xiāng)奔襲,迫切的回到久違的家鄉(xiāng)。你與家人圍坐在桌旁,訴說生活的苦與甜。傾吐率性而不張揚(yáng)的所思所想,因?yàn)樵谒麄兠媲埃悴挥脤W(xué)著偽裝,你會卸下疲憊的行囊,一起吃著佳肴,月餅,共賞那皎潔的嬋娟。談笑風(fēng)生,其樂融融。
又或許,你會一人抱著手機(jī),與家人只言片語,卻徜徉在朋友圈的祝福娛樂中,忽略家人的落寞與無奈。你可知道,他們的操勞換來你的冷漠,那該是多么的苦楚。家人的期盼,多么希望換來你的感恩和知性,哪怕只是傾心的交談,對他們來說,便是最長情的告白。
然而,此事古難全。那些離家的浪人,求學(xué)的游子,卻因繁忙的工作,復(fù)雜的交通,仍舊孤身客守他鄉(xiāng),與親人相隔兩地。因?yàn)閺哪氵~入大學(xué)的那天起,故鄉(xiāng)便只有冬夏,再無春秋。“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你是否和詩仙一樣在中秋夜街頭,凝眸清月,心思惘然?不知覺中,葉已紛飛,情意綿延,思鄉(xiāng)的人兒匆忙孤身在遠(yuǎn)方,把酒問古月,今夕是何年?聲音在天間回響,只見月光柔情四散,淚,早已潮濕他鄉(xiāng)。
念在天涯,心在咫尺。我是多么渴望能獨(dú)攬今夜月色,放逐心間的期盼與執(zhí)念,借的風(fēng)兒一雙翅膀,飛到天之涯,海之角,飛入朝思夢想的故鄉(xiāng)!想來,這便是余光中的鄉(xiāng)愁吧,相隔兩地,只有那月與我們同在。距離,告誡我們獨(dú)立與懷念;孤獨(dú),教會我們堅(jiān)強(qiáng)和成長。我們拋開情念,客居他鄉(xiāng),只為不負(fù)流年,換得華衣。
其實(shí),生命里的一些繾錈,無論素凈,還是喧嘩,都已被歲月賦予了清喜。一些閑詞,或樸素直白,或恬淡靜雅,總會在某一回眸間醉了流年,潤濕了心靈。
冥冥中,我們沿著呼喚的風(fēng)聲,跟著柔和的月光,最終在同一時空相念,相惜,相伴。我相信,這輪明月,何嘗不是我們間最好的距離?讓我們彼此懂得珍惜,這是任何新媒體所無法替代的情愫。如果時光不老,情誼不變,我愿放下所有矜持,攜一顆琉璃素心,陪你看一生日落煙霞:我的故鄉(xiāng),我的親人!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不妨把這天當(dāng)作紀(jì)念,珍藏在時間行囊,讓孤單助力成長,讓牽掛助夢飛翔,把美好的希望寄予明天。捧著一顆赤誠之心,那么未來相見,永不算晚!
我心寄明月,千里共襄輝!只望:
居家的人啊/請珍守/
路上的人啊/闊步走/
異鄉(xiāng)的人啊/莫回首/
黑夜啊/還請帶走/那夢的思愁。
清澤心雨 綜合媒體集團(tuán) 李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