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哈佛商學院教授法蘭西絲卡?吉諾教授通過《為什么我們的決定常出錯》一書告訴我們為什么我們明明開始計劃要做得事情,但是到最后卻發現偏離了目標,而做了其他的決定。書中剖析了影響決定的9種心理盲點,可以分為三大類:來自外在環境干擾、內在決策偏差、旁人決策誘導。如果能巧妙躲過這些陷阱,就能使我們的目標堅持到最后。
訣竅一:排除外在環境干擾,你需要懂點數學
? ? ? ? 現在不管是超市架上的商品還是淘寶上的寶貝,你見過最多的價格尾數肯定是.99。這是因為商家在進行商品定價時,通常有意定一個與整數有一定差額的價格,例如采用24.99而不是25.00對商品標價,這種定價方式稱為尾數定價或零頭定價。消費者總是追求物美價廉,尤其對商品價格較敏感的普通老百姓來說,價格便宜往往是購買該項商品的決定因素,尾數定價恰恰能給消費者帶來商品便宜的感覺。我們通常不會認為一件商品98元比99元便宜很多,但是卻會感覺99元比100元便宜很多,雖然都只是相差1元。
? ? ? ? 數字不同感覺大不一樣,整數與比它相差很小的帶尾數的數字給人感覺相差很大,其中奧秘在于人對數字的認知過程。多位數是由左向右書寫的,人們為了加快對數字的信息處理,傾向于盡可能減少記憶負荷,因此可能簡化忽視或根本沒注意到價格標簽最右端的數字。正如我們平常在提及某種商品價格時,總是先說到整數,尾數則記得不很清楚,我經常買900毫升裝的味全每日C鮮橙汁,只記得每瓶大概13塊多,卻不記得零頭多達九毛!人們所簡化忽視的數字依賴于總數大小,如果標價為1.99元可能被理解為1.90,標價為99元可能被理解為90元。商家將99或者95作為商品價格尾數既吸引了消費者購買,又使其定價盡可能高,獲取最大利潤。
? ? ? ? 尾數定價還讓消費者認為商家在定價的時候計算得非常精確仔細,以便使價格盡可能低貼近成本,從而感覺商品價格真實可信,并非虛高。消費者還可能把以99作為價格尾數的商品跟打折聯系起來,感覺在原價基礎上打了一定折扣,值得購買。利用消費者對奇數更容易產生價格便宜的感覺,尾數定價通常以奇數為尾數,如99、97、95等。唯一的例外是偶數”8”,由于“8” 與“發”諧音,迎合中國消費者喜歡吉祥數字的偏好,在尾數定價中“8”的采用率也較高。
決竅二:正確認識自己,給予合理預期
? ? ? ?工作學習中,我們常常會聽到抱怨明明他人沒有我努力、沒有我有才華,為什么優秀學生優秀員工是他,一定是他們潛規則或者有背景……當然不排除這種情況,但是很多時候這只是人天生就難逃一個決策的魔鬼,叫【高人一等效應】,這是說人通常會膨脹,認為自己比身邊的人更厲害、更好運、更有才干,所以才有那么多懷才不遇,那么多傷春悲秋。
? ? ? ? 如何能避開高人一等效應,做出更合理的決策呢。首先要有自知之明,俗話說得好:人貴在自知。這就要求我們:
? ? ? ? 001在工作學習時,提高對自己的要求。因為你以為的正常水平,很可能是高估了自己,當你覺得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時,可能已經落后于人了。
? ? ? ? ?002做計劃時,最好將完成時間適當延長,任務量適當減小,這樣能更好地將自我期待回歸理性的范圍。我們常常發現失敗的計劃總是那些把每一個步驟都設置得嚴絲合縫的列表,我們常常對實施計劃的過程過于理想化,擁有太高的心理期望,一旦一個步驟出錯或拖延,就不能執行下去,這就要求我們應該留有適當的緩沖時間,降低心理預期。
? ? ? ? 003與人合作時,適當地加大力度肯定合作伙伴的功勞。
訣竅三:避免從眾心理,開始獨立思考
? ? ? ? 在生活中我們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干擾,但是無論是陌生人、親友還是權威,都不是我們自己,他們做決策的出發點和目的地也未必和我們完全相同。每個人的經歷和他的成長環境決定我們在決策時存在著差異性,畢竟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我們做決策時要結合自身情況,做出切實可行的方案。
? ? ? ? 其實,對于我們來說要避免來自外在環境干擾、內在決策偏差、旁人決策誘導等決策中的陷阱,最重要的就是要充分認識自己,獨立思考,不自我高估、不盲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