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訂單產品的設備供應商,做出來的產品在銷售到終端的過程中,一般都會需要做銷售渠道體系的搭建。昨天,一位在某激光芯片制造企業(yè)負責銷售市場業(yè)務的老同事,找我溝通了他們的公司,關于銷售渠道體系搭建的事宜,借著這個案例,這幾天也把關于渠道體系搭建的事聊聊。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他們公司的業(yè)務情況:他們是一家高新科技企業(yè),主要為手機廠商提供激光芯片(比如蘋果掃臉開機的應用就需要這個芯片)。因為核心技術是從美國引進過來的,所以,目前國內還沒有同類產品的競爭對手,而國際上也就5家公司有能力做這種產品。他們目前最主要的最終客戶是華為、小米、OPPO、VIVO這樣的手機制造商,但是他們在確定客戶需求以后,一般還要把產品供應給模組裝配廠,由他們采購組裝成半成品后,再賣給手機制造商。
一般模組裝配廠在采購零件廠商產品時,都會要求供應商提供90天的賬期,由于目前該公司還是剛起步階段,對于現金流的要求比較高,所以就需要有銷售渠道協(xié)助他們做墊資的工作。
深入了解后,我又了解了很多關于這個行業(yè)的情況,作為補充資料提供給大家:由于這個激光芯片屬于非常新的科技產品,剛上市,通過前期和幾個廠商的溝通,這家公司今年自己做出的市場銷售預估在2000-3000萬。目前,在模組裝配廠中,有三家頭部企業(yè),占據了整個裝配市場份額的80%以上,三家公司每年的銷售額約在100億、60億和10億的規(guī)模。這些模組裝配廠也有很多不同類型零配件產品(比如硬盤,攝像頭,內存等)的供貨渠道,這些供貨渠道和這些模組裝配廠在長期合作的過程中,積累了自己的人脈和銷售網絡。這些渠道也有大有小,有個僅僅做某攝像頭產品的代理商,一年給這幾家模組裝配廠供貨的金額都將近有60億,因此,在他們銷售的過程中,也需要和這些渠道進行合作,利用他們的銷售資源,盡快打開并占領市場。
目前針對手機配件領域,公司主要研發(fā)供應的產品不會太多,一般有十幾款就夠了,雖然公司目前主要市場是手機配件領域,但是,未來的光電傳感器市場在其他領域中也有非常大的應用需求,這個未知的市場,這些傳統(tǒng)的渠道就不一定能滿足未來發(fā)展的需要了。
現在,問題來了。
問題一:如果你是我的這位同事,你會如何搭建產品的銷售渠道體系,來滿足公司目前的業(yè)務需要?同時,如果這個渠道體系搭建的不好,會不會有什么風險?
問題二:同樣作為數通產品制造商的華為、華三、銳捷,都是國內前三的設備制造廠商,產品和業(yè)務也比較類似,兩家公司的渠道銷售體系又有什么不同?
問題三:從這些渠道體系搭建的方式上來看,一個大訂單產品廠商銷售渠道體系的建設,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老規(guī)矩,歡迎在評論區(qū)或者我的微信給我留言,優(yōu)秀的留言我會有紅包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