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漸消失的高檔食用菌,白靈菇的一生很“刺激”

下面這張照片就是白靈菇。

白靈菇長得白白胖胖的,體積也很大,從外觀來說就很討人喜歡;在營養方面,白靈菇蛋白質含量很高,除含有18種氨基酸外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各種礦質元素和微量元素;藥用方面,白靈菇富含的礦質營養和真菌多糖,可有效提高人體的免疫力,真菌多糖入藥有消積、殺蟲的作用。除此之外,白靈菇在最重要的食用方面也是“味道鮮美、風味獨特”,獲得不少人的喜愛。

很大一部分人都是聽說過白靈菇,并沒有真正吃過,畢竟白靈菇是最近一些年興起的食用菌新品種,而且價格較昂貴,屬于高檔食用菌。

要談白靈菇,又不得不說阿魏側耳。

白靈菇是一種商品名,它是從一種名為阿魏側耳的蘑菇人工馴化而來的。阿魏是傘形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也是傳統的中藥材,在我國只生長于新疆地區,國外的分布較廣。在自然界,阿魏側耳常生長在傘形科阿魏植物根莖上,處于腐生或者寄生的狀態。

阿魏植物


1963年阿魏側耳首次被記載和命名,1950年法國、印度和德國的科學家進行了馴化栽培及遺傳分類方面的研究,1974年印度在克什米爾分離到阿魏菇天然菌株,并在段木上馴化栽培成功,1974年法國進行阿魏側耳的馴化栽培試驗,從阿魏菇子實體上分離到菌株,并馴化栽培成功。我國是在1983年,中國科學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成功地完成了人工馴化,在90年代末的1997年獲得了第一個商業菌株,漸漸的就改名為了“白靈菇”。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白靈菇的商業菌株至少在10種以上,也就是說能被稱為白靈菇的有10幾種。

白靈菇人工栽培的早期零售價達到了每斤上百元,巨大的經濟效應帶動了產量,而隨著產量的增加,百靈菇的價格也隨之下降,但即使到了現在,白靈菇的價格都在20元/以上,依舊屬于高檔食用菌。

白靈菇價格居高不下是因為它不能再降價了,如今的技術水平所需要的生產成本就決定了這個價格。

白靈菇的“刺激”一生

中國農業大學的王賀祥教授曾向我們描述白靈菇的生長過程:一般的食用菌菌絲長滿了后再放幾天就可以出菇了,但白靈菇不同,它在出菇的時候需要冷刺激。將白靈菇放在24度左右的溫度下培養菌蓋,40-50天可以長滿,這個時候需要經過后熟階段,即把溫度降到20-22度,讓它繼續生長,積累養分,時間在30—35天,這個時候還不能出菇,還需要在低溫刺激一下,在0度的環境下凍它7天,或者在外界環境3—13度,北方有溫差的環境下,凍它2個星期,把它凍得夠嗆了,它就老老實實出菇了。

白靈菇要出菇需要一個后熟階段,需要多次用低溫刺激,從這一個側面我們就能看出白靈菇在生產上有多困難,價格自然就高。

根據菇行天下的市場調查,在我國各大農貿市場上白靈菇的身影越來越少,有些原來有賣白靈菇的地方現在幾乎都看不到了,有人會說“因為價格太高了嘛”,不錯,價格是其中一個因素,其實還有一個關鍵因素,白靈菇的競爭對數——杏鮑菇。

杏鮑菇因其外形獨特被一些人稱為“很污的蘑菇”,算是我們很熟悉的一種食用菌,人工栽培也極為成熟,產量比白靈菇高得多。基因測序發現,白靈菇和杏鮑菇之間的親緣關系非常接近,同為側耳屬的它們很有默契的在味道上也近乎相同,但杏鮑菇的價格卻比白靈菇便宜了約4倍,也就是5元/斤左右,相比之下,人們當然更愿意接受杏鮑菇。

夠不夠污?


現在有些公司生產出了耐高溫的白靈菇品種,不需要繁瑣的后熟階段,但白靈菇想要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位,除了生產技術的突破之外,在口味上也要取得突破才行,不然就算白靈菇的價格降到很低,味道和杏鮑菇相差不大的話,也很難和早已取得口碑的杏鮑菇相比。

這是白靈菇還是杏鮑菇?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