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微信新添加了一個功能,只能查看三天內的朋友圈。
作為一款巨頭級別的產品,微信每一個舉動都是有非常深遠的思考以及價值觀存在。
我以前就說過,比如你在看文章的時候如果收到一條消息,這時候你要退出文章頁面去回復那條消息,而不能邊看回復消息邊看文章,這里透漏了微信一個小小的價值觀,就是它希望你做事能保持保持。
那么,這次三天內的朋友圈體現了什么呢?
以前有款東西叫QQ空間,里面會顯示誰來過你的空間,你們之間親密度是多少,你們之間說過什么,你去訪問別人還可以消除自己的足跡,這種關系像極了小時候兩小無猜而又小心翼翼的我們。
而現在,若是許久未曾聯系的老朋友,點開你“三天可見”的朋友圈,會發現你們的交集已然為零,張小龍也絕對不會做出付費開通誰偷看過你朋友圈等舉動。
微信似乎在告訴你,過去的就讓他過去吧。
同樣是騰訊的產品,qq和微信卻向我們暗示著不同的交友觀點,一邊是回眸式的深情懷舊,一邊是大踏步式的無情向前。
其實我們每個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一邊不停地追逐新的生活和新的朋友,一邊也會偶爾把老朋友記上心頭。我現在的抽屜里還保留著小學時候大家互相寄贈的圣誕卡,但我與小學時候的伙伴也幾近沒有聯系。
所以有時候我也分不清,我是在疏遠以前的朋友,還是在疏遠以前的自己。
我有一個朋友跟我說,朋友圈里的你是你想讓別人看到的你,不是真正的你。
而三天的設置,讓所有的不幸,都被屏蔽在三天以前。
你的孤獨和小情緒即使發泄出來,也沒人理解。真正關心你的人,就那么幾個。快樂分享錯了人,就成了顯擺;難過傾訴錯了人,就成了矯情。
所以,無論你發不發朋友圈,又或者你是否把朋友圈設置了僅三天可見,愛你的人永遠在你身邊,他們隨時等著聽你傾訴,為你取得的成績而高興,為你傷心的事情而難過。
而不愛你的人,永遠看不見,永遠不會為你點贊、評論或私信,看到你的狀態心里不會起一絲波瀾。
以前知乎有個問題是,深愛中的情侶一見面時候做的第一個動作是什么,最高贊答案是“笑。”
那么見到老朋友我們做的第一個動作是什么呢?是講廢話,講客套話。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在排斥你,而是因為我們的交集只剩下這些,但我仍然愿意出來見你跟你講話,每一句廢話其實都在說“我仍然珍惜我們這段友誼”。
所以,如果你身邊誰開通了三天內可見,也不要見怪,他們只是不想被以前的事拖垮現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