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KINDLE上花了3.2元買了一本《小強升職記》,它不是一本小說,而是借助故事講如何更好的進行時間管理,如何通過目標制定、計劃實施、強力執行在職場上博的一席之地的書,而這本書至少幫我買回了一年的時間。
一、為什么要進行時間管理
當王錚亮嘶吼著詢問“時間都去哪兒了”的時候,很多人都潸然淚下,小的時候覺得時間好慢好慢,一天天盼著過年,盼著再長一歲,可是長大后,時間仿佛加快了,一晃眼就沒了,常常恍惚今年自己是幾歲。
我是一個會時不時寫日記的人,每次翻開日記本,發現上次寫竟然是在一個月甚至兩個月前,就會下意識的回憶這段期間我做了什么,很多時候回憶不起來。很恐怖的一件事。
《小強升職記》里提到一個概念“時間黑洞”。去大超市買米,逛著逛著發現這個商品似乎不錯,那個商品在打折,原本5分鐘就能買完的米,足足花了60分鐘;想在淘寶上買點沐浴露,打開客戶端首頁,發現最近彩妝有促銷活動,某家關注的店鋪又上新了,10分鐘能買完的東西花了60分鐘;晚上下班回到家,累了一天了,看看朋友圈都發生了哪些新鮮事兒,刷著刷著90分鐘就過去了。
這些都是時間黑洞,都是“時間都去哪兒了”的答案,也是我們要進行時間管理的原因。
二、什么是時間管理
時間的供給毫無彈性、無法蓄積、無法取代更無法復得,因此很多人萌生出希望通過科學的、可復制的方法,提升對時間的利用率,因而過上開掛的人生。這應該就是時間管理的簡易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書中一直強調的一個觀點:通過時間管理不是為了做更多的事,而是做更有價值的事。看到這個觀點前的某一天下班時,我略失落的和一個同事說“天哪,我今天竟然只做了一件事,太低效了”,正好被我領導聽到了,她笑著和我說“你這么想是不對的,你想想你今天做的這一件事對于整個體系所有人員的考核有多么大的幫助”。我不確定我們領導是否度過《小強升職記》或者其他時間管理類的書,但她已深知時間管理的精髓。
我們大多數關注時間管理的人,都寄希望于通過時間管理在一個時間段做更多事情,這其實是錯誤的,不在于事情做多少,而在于你做的是不是正確的事情,有沒有高價值。
三、怎么進行時間管理
延續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內容,很自然我們就知道先要做三點:
(一)首先,找出你的時間黑洞,從記錄時間開始。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也有同樣的建議。這是一項需要意志力的工作,我之前操作過幾次,不到一個星期都以失敗告終,我的失敗教訓是,太詳細了,把自己活活累死。因此我建議記錄,力求簡單,自己能看懂事后能回顧的出來就OK了,記錄時間不是我們本意,我們的核心目的是找到自己的時間黑洞,順便找到自己的高效時間段。
貓友“迷路的指南針”在他同名公眾號中《11月的小目標》中PO出的他自己的時間記錄卡,個人覺得就不錯,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還有其他關于時間管理的方法和書籍推薦。
(二)然后識別出自己做成后價值更高的事。
每個人對于價值的定位不一樣,但是職場人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升職加薪,還有一些人會很看重做完這件事自己是否能成長,其實本質是相同的。因此這可以作為一個識別的標準,不過,在職場初級階段,對于新人來說,不建議做過多篩選,因為往往老人是通過新人做一些基礎工作來判斷新人是否有可培養潛力的。
價值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是沒有辦法準確描述,但是遇事時又能在潛意識里拿來用的標準,如果很希望明確自己職業價值觀的朋友,可以做做書里關于職業價值觀的測試,個人覺得做題的標準是你對于工作的期望,而不是你現在實際工作的狀況。
(三)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如何盡可能確保自己大部分時間在做有價值的事情。
書里提到了兩個方法:
(一)“四象限”,這個理論把事情分為重要緊急、重要不緊急、不重要但緊急、不重要且不緊急四類,這也是管理學上常用的劃分方法。原則就是重要緊急的事情先做,重要不緊急的事情其次,不重要但緊急的事情可以讓別人做,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情少做。這里需要強調三點:
1、重要緊急程度是由你的工作崗位、直屬領導以及你自己的價值觀共同決定的,對于職場新人來說了,需要一定時間的練習去進行判斷;
2、讓別人做,一方面是本來這個事情就是別人的,另一方面是授權,前者很明確,我們要做的是拒絕或者授人以漁而非授人以魚。后者是合理授權,對于一個非職場新人來說,由于你自己本身業務熟悉,自然很多人會找你,但不代表每件事都必須親力親為,沒必要同時也是對其他同事成長機會的阻撓,職場里“老好人”的存在不利于團隊的良性發展。
3、少做救火隊員。管理學上有個說法,一個公司沒有大的驚心動魄的事情發生,說明這個公司管理良好,很好理解,因為所有引起騷動的都被扼殺在了搖籃里。對于我們個人發展也是一樣,如果你總是被突發事件要求加班或者被打亂原先的工作安排,這是一件不利于職場發展的事情,為什么,因為你對事情缺乏預見,也缺乏前置準備。因此,在職場中,我們需要放更多精力在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上,這樣你才能少做救火隊員。
(二)衣柜整理法。在職場中事情是陸續并且持續發生的,你每天的工作由常規工作、專項工作、臨時突發事件等組成,隨著你職位的提升,事情會越來越多,你必須不斷收集、處理、組織、回顧、行動,也就是書中所謂的“衣柜整理法。”
1、收集:將要做的事情收集起來。收集的目的是不要忘卻,還有就是減少你被打斷時注意力受到的影響。也就是說,當你正在做一件事的時候,你的領導給你布置了一個活兒,你可以先記錄下來,而不是馬上去做。收集的工作是需要每日清空的,清空并不是指完成。
2、處理&組織:處理時要遵循從收集的工作項中自上而下、一次一個、不再放回的三個原則。這里對事情做分類將來某時/也許要做的、項目、待辦。第一個很好理解,第二個項目是指需要多個分解行動才能完成的事,比如寫某某產品的策劃書,第三個待辦可以理解為可以立即行動的事項。
3、回顧:回顧一是對收集事項的回顧,做到每日清空,二是對三類事項做每周回顧,確保每件事在適當的時候都能被安排。回顧的重要性一方面是確保每件事得到處理,另外一方面是看處理的是否正確,有沒優化的。
4、行動:很好理解不再多說。需要遵循一次一件的原則,專注。
“衣柜整理法”類似于PDCA,計劃、行動、檢查、糾正,貌似還少了糾正的環節。
四、比方法更重要的東西——目標
時間管理有很多的方法,這些方法可以通過練習習得,但是目標很難制定,尤其是適合的目標。有時候我們會定一個很遙不可及的目標而忘卻了腳下的路,有時候我們又會定一個毫無難度的目標,因為太容易達成而忘卻了繼續前進。找到那個你跳一跳興許能達到的目標很關鍵。
圍繞這個目標,同時制定符合SMART原則的計劃,具體的、可量化的、可實現的、有相關性、有時限。這部分我很佩服書中的小強,他能花一個下午的時間就梳理出來。
合適的目標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動力,有動力才會有執行力,我不相信高執行力簡單依靠意志力就可以達到,即使達到,對自己也是深深的折磨,精神上的。
五、其他
(一)書中其他有參考性的點:
1、讓目標形象化:《小狗錢錢》中也有同樣的建議,形象化的目標更能激發人想要實現的欲望;
2、重視習慣的力量:一件事剛開始的時候很痛苦,但習慣就成自然,比如記賬,因此需要盡可能培養出習慣以減少對意志力的消耗;
3、分享:好東西分享給更多身邊的人,你們認同的越多,溝通交流的契合度就越高。分享是從1到N,不是從1到0。
(二)書中待商榷的點
計劃制定后,不允許偶爾的失敗,但人不是機器,總會有失敗,有小借口,偶爾的失敗其實不可怕,可怕的是因為這偶爾的失敗你放棄了;
(三)其他提醒
1、時間管理也是管理,多閱讀管理類書籍;
2、時間投資與金錢投資有相似之處,持續理財投資;
3、書中的方法要實踐,實踐才有發言權;
4、盡信書不如無書,多讀,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