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負責一個科幻類題材游戲項目的美術崗位招聘,已經做了大概三周的時間,目前就誤打誤撞錄用了一個人,其他崗位都幾乎沒有任何進展。雖然每天都有推薦簡歷,目前一共也有八九十份吧,但通過的也就兩三個。
我大概知道一些原因,比如我們招聘的要求比較高,算是高端崗位,在傳統的招聘渠道可能比較難找到,另外就是主動投遞的就會更少,這些人有可能還沒有開始出來找工作,就已經被各大公司搶得七七八八了。還有比如真正在搜索尋找簡歷投入的時間還不夠,渠道的廣泛性也還遠遠不夠等等。可是今天跟公司以前的一個主美閑聊發現,還有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方向沒有把握住,需求了解不夠精準。
比如,今天下午我大概集中精力花了三個半小時的時間把公司簡歷庫某一個項目過往一年招聘周期中收到的簡歷全部看了一遍,覺得有機會的就單獨標記起來,然后添加對方QQ,期望可以了解對方的求職意向以及最新的簡歷作品。整個下午下來,一共加了大概20人的QQ,不過真正有意向的愿意發作品過來的就三四個,其他的要么沒有理會,要么不打算換工作。結果那幾個發了作品過來的同學都未通過第一輪篩選,也就意味著一下午的工作全部白費了。
后面想一想,如果我能更加清楚的知道我想要的人到底是什么樣的,他的簡歷作品中一定要體現哪些東西?這些人有可能會在哪些地方出現,曾經在哪些公司就職過等等,我可能最終推薦的簡歷數會很少,但是應該是更精準些,會逐漸接近我們想要的人的類型吧。而且這個尋找方向正確了,那再在上面花功夫,應該才有機會真的出結果吧。
我想明天我應該要停下手中搜索的動作,開始靜下心來理一理手頭的招聘需求,逐個去分析,并且跟業務部門確定,這樣表面上看是浪費了一些時間,實際是提升效率的一種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