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游記總目錄 << **
布達佩斯(Budapest)是匈牙利首都,坐落在多瑙河中游兩岸,有著“東歐巴黎”和“多瑙河明珠”的美譽。早先是遙遙相對的兩座城市,后經幾個世紀的擴建,在1873年由位于多瑙河左岸的城市布達和右岸城市佩斯合并而成。
這一天是從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發(fā)開始的。用過早餐后,我們坐車前往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大約11點半多,旅行巴士停在了瑪格麗特橋(Margit híd)邊上的停車場里。
瑪格麗特橋位于布達佩斯市中心的北部,是該市的第二座大橋。它橫跨多瑙河,連接了兩岸的布達和佩斯。
河對岸是城堡山,著名的景點漁人堡、馬加什教堂、布達皇宮等都位于城堡山上。
因為覺得河上風大天冷,游輪搖晃也不方便拍照,所以我暫時脫了團,自己沿著河畔走走看看。
沒走幾步就到了匈牙利國會大廈(Hungarian Parliament Building)面前。它是匈牙利最大的建筑物,歐洲大陸第一大議會建筑(歐洲第二大),也是歐洲最古老的立法機構建筑之一。國會大廈建于奧匈帝國時期,融合了匈牙利的民族風格,屬于新哥特式建筑風格。外表宏偉氣派,內部富麗堂皇(可惜行程中并沒有留出進入參觀的時間)。
這棟布達佩斯的地標性建筑在各種旅游圖冊里上鏡率超高,尤其是它的夜景特別漂亮,我打算晚上無論如何要再來看一遍。
“多瑙河畔鞋”(這些鞋是金屬制的,固定在了地上)就擺在國會大廈斜對的河邊。這個紀念長廊是為了懷念二戰(zhàn)時被匈牙利的法西斯民兵殺害的猶太人。據(jù)說當年猶太人們被命令站在多瑙河邊,脫掉鞋,之后被集體槍殺,尸體掉入多瑙河沖走。
12點45我走回游輪碼頭和團員們匯合。然后一起坐車去對岸的布達城堡。
布達城堡又被稱作“王宮”(Királyi-palota)或“王家城堡”(Királyi Vár),它位于布達佩斯的城堡山上。布達城堡始建于1247年,是當時的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為了抵御韃靼人的入侵而興建。其后盧森堡國王西吉斯蒙德將原來的建筑物改建為哥特式王宮。1541-1686年間,奧斯曼土耳其占領了布達佩斯,布達城堡被用作軍營及清真寺,最后被戰(zhàn)火化為灰燼。哈布斯堡王朝趕走了土耳其之后,18世紀布達城堡開始部分重建,至19世紀中期后,原宮得以修復并有擴建,成為擁有860間宮室的巨大建筑群。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王宮再度遭戰(zhàn)火破壞,戰(zhàn)后又進行了重修。1987年它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
目前王宮面積大約占城堡區(qū)的三分之一,建筑十分的莊重大氣。
宮內的馬加什王噴泉,塑有馬加什獵裝像和他的幸臣塞普·伊侖伽像。
御花園中聳立著1686年解放布達時的軍事司令歐仁尼大公的騎馬塑像。
從王宮可以俯瞰到塞切尼鏈子橋(Szechenyi Chain Bridge)——布達佩斯最古老、最著名、最美麗的橋梁。同樣,它也是橫跨在多瑙河上,連接著布達和佩斯。
鏈子橋的建成歸功于匈牙利伯爵塞切尼·伊斯特萬。1820年伊斯特萬急需過河參加父親的葬禮,而當時糟糕的天氣使得木質浮橋無法通行,行程耽誤了一周之久,故決定在多瑙河上建一座橋,后請來英國造橋大師William Tierney Clark設計了這座多瑙河上最美的鏈子橋。
快2點半的時候天突降暴雨。在王宮里的一個小展廳躲了十幾分鐘,等雨稍小立刻跑回停車場集合,出發(fā)去漁人堡(Halászbástya)。
不到3點就到了漁人堡。最早這里曾是個魚市,中世紀時這里的城墻由漁民負責保衛(wèi),漁人堡由此得名。
登上漁人堡的石階,很容易就能看到著名的馬加什教堂。這座美麗的新哥特式教堂因馬加什國王而命名,是布達佩斯的象征之一。因為歷代匈牙利王的加冕儀式皆在此舉行,故又有“加冕教堂”之稱。
建筑群里的七座堡頭,代表896年七個馬扎爾部落首領帶領馬扎爾民族定居喀爾巴阡盆地。漁人堡和馬加什教堂的中間有一個圣伊斯特萬的銅綠雕像。
漁人堡是一座兩層的白色建筑群,融合了新哥特、新羅馬式以及匈牙利當?shù)靥厣慕ㄖL格。
這里也是個俯瞰多瑙河和對岸的國會大廈的好地方。
在漁人堡上溜達了約莫20分鐘。
接下來坐車去蓋勒特山(Gellért Hill)上的一個觀景點,挺近的,開車十分鐘左右。
4點左右離開觀景點坐車去英雄廣場(H?s?k tere),依然不遠,十分鐘左右又到了...
英雄廣場完工于1896年,以慶祝匈牙利建國1000周年。廣場中心豎有一座千年紀念碑(Millenary Monument),紀念碑頂端有一位加百利天使,天使手捧伊斯特萬國王加冕時的王冠,象征著匈牙利由此轉為基督教國家。紀念碑的下端是七個騎在馬上的游牧部落首領,正是他們在896年帶領馬扎爾民族在這里定居。廣場后方的對稱柱廊建筑上有14位雕像,他們分別是匈牙利從開國元勛到1848年革命期間的,對國家有重要貢獻的國王、領袖及歷史名人。柱廊頂端樹立有4座雕像,分別代表戰(zhàn)爭、繁榮、和平和知識。
廣場兩側分別是匈牙利美術館(Szépm?vészeti Múzeum)和現(xiàn)代藝術館(M?csarnok)。
離開英雄廣場后我們去了瓦茨大街(Váci utca)。這是布達佩斯最著名的購物街,大致相當于北京的王府井。
漫無目的的逛了會兒街。6點左右在路邊買了個面包卷當晚餐。
隨旅游巴士去今晚下榻的旅館放好行李后,我和這些天熟識的幾個朋友一起打的回到了市區(qū)打算看看布達佩斯的夜景。
我們在圣伊什特萬大教堂附近下了車。這是一座天主教宗座圣殿,又叫圣伊什特萬圣殿(Szent István Bazilika),以匈牙利的第一位國王伊什特萬一世得名。伊什特萬的木乃伊右手據(jù)說仍安放在此,每年8月20日他的信徒還會慶祝圣伊什特萬節(jié)。
教堂建于1851年,于1905年完工,重建于1949年,高96米,和國會大廈同為布達佩斯最高的兩座建筑。建筑采用了新古典主義風格,平面為希臘式十字。教堂立面有兩個大鐘樓,其中南塔內有匈牙利最大的鐘,重量超過9噸。
從大教堂步行一陣就到了匈牙利國家歌劇院(Magyar állami Operaház)。1833年,這座宏麗的歌劇院落成的時候,2600支蠟燭在160面鏡子的反射下,把整個大廳照耀得輝煌富麗。同年,《藍色多瑙河》的作者約翰·斯特勞斯還在這里舉行過音樂會。
1849年,這座建筑被奧地利侵略軍夷為平地,1865年在原來的廢墟上蓋起了第二座歌劇院;之后的第二世界大戰(zhàn)中這座建筑再度被毀壞,匈牙利解放后在原址上修建了第三座歌劇院。
從歌劇院出來,兜兜轉轉我們又逛回了圣伊什特萬大教堂。這會兒快9點半了,天已經全黑了,教堂前面的小廣場上有些小孩在玩帶彩燈的竹蜻蜓。
從大教堂步行十幾分鐘就到了鏈子橋。
多瑙河并不算太寬,走個十來分鐘就到了對岸。
漫步在多瑙河畔。從對岸終于能拍到國會大廈的全貌了,晚上亮起燈來果然感覺更漂亮!
十點半了,我們開始找附近的地鐵站。
差不多十一點的時候坐上了地鐵回旅館。
明天就要去音樂之都維也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