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13
好久沒寫日記,不是忙的沒時間,而是閑得不知做什么好,索性什么都不做。
還有十天,我又要踏上遠方,還沒有臥鋪。這種感覺常常令我在一個人的時候莫名的流下眼淚,我太留戀一座城市了。在自己的城市里讓思緒徘徊。有的時候,總覺得異地思鄉之切之深一到放假的時候就能完全解決,然而我錯的是總有一個家鄉是我們永遠都回不去的。磊子曾說過這樣一句很扯但又意味深遠的話,“你明天就見不到我了,因為你明天見到的就不是今天的我了。”磊子彬彬有禮地吐出這些句子的時候,我會有一種很復雜的情緒。我們回不去的是記憶里的家鄉。
記憶里的家鄉我還坐在高中的教室里,懷念那些一起度過的充實而美好的日子。十二年的讀書光景記憶里一直念念不忘的永遠是最后的三年。朋友說是離你最近才最深刻,我覺得不是這樣,高中時代正處于我們心理成長的敏感期。我們由年少的幼稚輕狂到成年的成熟懂事,我們見證了彼此的蛻變,還有蛻變以后那些不變的純真與善良。
記憶里,我們還應該坐在擁擠的教室里,聽志哥的定義域與老太太的“大家看拿”,聽老包的“談天論地”和春哥的“萬物之理”,聽白老師的慢條斯理的微觀世界和賴奶奶“如何養活老婆孩子以及做一個模范丈夫”,偶爾還會有老崔磨磨唧唧的收班費,昕姐揮拳砸向殷鑫后背,冬瑩賣萌......
記憶里,我們應該站在新樓的平臺上,我和嘎哥,龍三和誰誰誰一起眺望遠方,吹吹牛逼,聊聊文學。我還會看見對面的雙子樓幻想我的復旦大學。現在,卻真的成了遙遠的幻想與一種夢里也不斷的悵惘。
記憶里,每天三餐不用愁吃什么,飯班單調的飯菜永遠不是我們的主題,我們坐在那里侃上一天都不成問題。
我的家鄉,身處其中,卻永遠都回不去了那一個時空。
前幾天和高二的校友一起去實驗附近的自習室學習,其實更像是一種追憶。看看那些道路還會否有我們走過的痕跡。我走進打印社的門口時,還記得那一個凳子我曾經坐過,冰冰坐在那里打印華東理工大學的自主招生報名表,而他卻去了河海大學。我坐在那里打印西電的報名表,我卻去了礦大。
其實,簡單的事情往往融合了過多的主觀元素,變得難做。回到家,見想見的人,做想做的事,就是一種莫大的幸福。然而,事實是,我想見的人不一定想見我,我想做的事不一定有人愿意和我去做。我不奢求更多,只要一切原樣就好。然后歲月告訴我們,青春已經前行,一段旅程即使美得再令人流連忘返,也是不能重來的了。
我們總在回憶里失去前行的力量,刷著人人QQ微信微博,只是天真的為了能看見自己關心的人,自己喜歡的人在我們別離后的遠方過得怎樣。我們不在一起,我卻不能失去和你的聯系,那會讓我痛苦萬分。
我怕這個社會在我不在你們身邊的時候,把你們變成勢利的,斤斤計較的,過于成熟現實的那種,我們許諾過不要成為的那種人。我怕社會在我不在你們身邊的時候,把你們變得世俗,變得見利忘義,變得玩世不恭。我們一起許諾,幾十年后,還是老樣子。好不好?好不好。
昨天跟朋友聊天說,等我有錢以后在京城買下一棟樓,給咱們同學每個人分一套,到時候樓上樓下都是鄰居,我們的友誼一起走一輩子。我說,如果我沒那么有錢,那以后你在哪里買房子我就在哪里買房子 ,我們要做鄰居。我興奮的是又有目標可以奮斗了,我興奮的是朋友的答案,并不是“北京的房價太高我們可能一輩子也買不起”,并不是“我討厭北京,“或者”你的想法根本不現實,我們還要考慮工作地點...“朋友說的是,“其實,我們中間有一個有錢就行啊,到時候我給你買”,朋友說的是“太好了,我剛剛也是這么想的呢。”
有些在大人們看來不現實的東西或許是那個時代思想的糟粕,我們敢于幻想,我們才有實現的力量。我相信我們的承諾,不會過期,我們的青春,永遠跳動著我們敢想敢為,年輕不羈的心。
我想說的,我要做的,我們都要努力。因為這個世界,遲早由我們主宰。我想定義我們自己的世界。
還有十天。還有好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