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媽迷上了抖音,跟著一個人美嘴甜的博主買了一堆三無產品,放在家里毫無用處。
我問她,“沒用為什么還要買呢?”
她支支吾吾地說不上話,被我問急了,才說,“我看挺便宜,而且大家都買。”
“這都是營銷策略,騙人的,你能不能改變一下。”我氣急,說完就甩門進了房間,留下我媽一個人傻站在原地。
1.
我媽不是第一次這樣了。
她是農村出來的,千里迢迢嫁給我爸,陪著過來的不僅有米面酒,還有我一直無法忍受的陋習。
吃飯從不用公筷,剩飯一定要攬過來自己吃掉,從不放冰箱。飯桌上大家都在認真吃飯,只有她津津樂道地說個不停。
并且在我提出抗議后,她總有一大堆理由反駁:
“公筷不利于家庭和睦,再說了,你不也是我這樣喂大的?”
“就剩兩口,實在沒必要。”
“我說話習慣了,不想聽你可以不聽。”
我一個頭兩個大,索性和她冷戰,結果第二天早上又被她打電話時嘹亮的歌喉吵醒。
這次,我直接爆發了,“以后打電話小點聲好嗎?你以為家里就你一個人嗎?為什么這么自私呢?就不能改變自己嗎?”
那之后,我和我媽徹底決裂,進入了長久的冷凍期,誰都不理誰。
開學之后,我逃也似得離開了家,秉著眼不見心不煩的想法,節假日也呆在學校里。
2.
那天,宿舍就我和室友兩個人。她看出了我的落寞,問我,“為什么不回家?”
我把我媽和我的事告訴了她。
聽完后,她笑了,說道,“其實不一定非要改變她,可以嘗試著理解她啊。”
她那么做,只是多年形成的習慣難以改正罷了,我們作為子女,為什么不多遷就一點呢?
一家人坐一起吃飯時聊聊天,總好過各自低著頭玩手機吧。
在家里打電話聲音大,可以選擇戴上耳機啊,也不費多大事。
那小半碗的粥,為什么不自己喝完,非要剩飯呢?
要知道,父母遠比我們想象中脆弱的多,她只是習慣用強勢來掩飾罷了。
我這才想起,那天和我媽吵完架,她眼睛一直紅紅的,幾次在我的房間門口徘徊。
有好幾次她想主動破冰,都被我無情的漠視了。
她其實知道自己不對,只是礙于面子,不好意思表達。
3.
在室友的勸說下,那個周末我回了趟家。
我媽站在樓下,忐忑地迎接我,她看起來很高興,對我噓寒問暖。短短幾十分鐘,我家就結束了長達半年的冰凍期,重又生機盎然起來。
晚飯后,我媽久違地坐在我旁邊,我想起飯桌上的公筷,問她,“怎么開始用公筷了?”
她笑,“人要改變的嘛。而且媽已經把抖音卸載了,那些東西我都賣了,還有打電話的時候,我會盡量小點聲的。”
她小心翼翼的樣子讓我又感動又好笑。
原來改變其實不難,只不過要慢慢來。
原來,我媽并不是頑固不化的人,她也很可愛啊。
所以下次吵架的時候,記得,耐心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