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當今的社會上,教師是需要教師資格證的,心理咨詢師也需要心理咨詢師證,律師也需要司法考試取得相應的資格證,甚至連司機都是需要有駕照的。這些證件的取得,只是給我們提供了就業的資格。而父母這個角色卻是需要我們扮演一輩子的,但是,卻沒有相應的資格證。這就說明,在所有的父母中,并不是誰都具備當家長的能力,并不是誰都能夠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
? ? 當老師以來,經常會有家長給我說,“這孩子在家不聽話,如果在學校也不聽話,老師盡管放手教育他,不行就罵他,實在不行了,可以打他,我們絕不護短。”相信類似的話,很多老師都聽到過,但我和絕大部分人一樣,都沒有把這句話當真。盡管這句話透露出家長對我們的信任,也寄托著讓我們把他們的孩子教育成才的希望,但是,時至今日,我沒有敢相信過這句話。
? ? ?前段時間,我寫了一篇文章,闡述家庭教育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一個學生給我回復說:“老師,請您不要放棄那些習慣不好,學習不好,紀律也不好的同學,他們受家庭的影響才十多年,以后的路還有很長,你能感化他就盡量去感化他吧。”這些話飽含著學生對我的期望,不知道他是不是在說自己,但我在面對家庭教育失敗的學生時,發自內心的感觸是無力和蒼白!
? ?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的面孔能照出他們是如何忠實于父母,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心,與他們是多么相似。這話說的真好!孩子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肉體是一絲不掛的,其實精神上也是一張白紙。之所以每個人都不一樣,家長的影響幾乎是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 ? 比如,前段時間約談一位家長。她很清楚她孩子所存在的各種問題,她也很清楚導致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但她卻改變不了什么。她說,孩子現在十六七歲了,面對一些問題的時候,尤其是面對選擇的時候,總是優柔寡斷,非常糾結,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 ? 我問:“這是不是和你們家長的教育有關系?根據我的經驗,這種現象能夠產生一般都是父母的教育理念不一樣,一個東拉,一個西扯,搞的孩子莫衷一是,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他怎么會不糾結?”
? ? ?她深以為然!同時明確的告訴我,她和孩子父親的教育理念就是不一樣,并且二者的觀念無法調和。時不時還會因為教育孩子的問題而吵架。對此,我能說什么呢?我又能做些什么呢?問題的根源在于家長啊!我曾經試圖幫助部分學生家長改變觀念,但這說起來是十分的容易,做起來卻是萬分的不易。
? ? 上周要召開家長會,盡管多天前都已經通知到各位家長,事前又再次提醒了這次家長會涉及到學生選擇文理科的事情和學生現階段的成績,對孩子們下一階段的學習影響重大。但是,還是有部分家長,要么因為家里有事,要么因為工作問題不能到會。當然,也有招呼就不打,直接不來的。
? ? ?工作對我們成年人而言真的是非常重要,那么多人寒窗苦讀,不就是為了一個工作嗎?何況,工作也是我們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不可謂不重要。所以,我們的一些家長因為工作而沒有到學校開會也的確是能夠理解的。但是,有沒有什么事情比工作更重要呢?工作只是我們謀生的手段,一個單位沒有誰也會照常運轉,通常情況下,我們沒有自己想的那么重要。反而,我們任何一個人在家庭中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我們以工作太忙為借口而忽略了孩子的教育,那么,搬起來的石頭最終會砸到我們的腳上。
? ? ?最近,偶然的機會,我發現了央視法制頻道拍攝的家庭教育紀錄片——《鏡子》。紀錄片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家明的父母,孩子的叛逆已經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父子之間已經毫無信任可言。家明的父母不得已把他送到了特殊學校接受“改造”。當學校的校長要求家明的父親去參加家長課堂的時候,他以工作太忙而拒絕。不過,最終還是去了。起初,他明確的說,他就不相信家長課堂會有什么意義,也不認為自己的教育方式存在問題。但是,經過為期六天的培訓,他才意識到他們父子的關系達到如此緊張的地步都是他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為了讓孩子實現自己的想法,給孩子制造了太多的限制,卻沒有顧及到孩子的感受。當家明的父親開始改變自己對待孩子的想法時,家明臉上終于現出了久違的笑容。
? ? “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長是不是好家長”,俞敏洪看完紀錄片后說。這句簡短的話,可謂意味深長。每一個問題學生背后,都會有一個問題家庭,都會有至少一個問題家長。很少會有家長不愛自己的孩子,但很多時候,多少人都是在以愛的名義傷害著自己的孩子!假如,做家長的還是那樣的自以為是,固執己見,認為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沒有問題,不愿意去改變自己的想法,那些問題學生的問題恐怕會越來越嚴重,甚至可能會走上窮途末路,最終讓做家長的無可奈何。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