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代碼的語言:①HTML ②CSS ③JAVACXRIPT
⒈HTML:超文本標記語言
分別說出什么是HTML、XHTML、HTML5
HTML:
超文本標記語言或超文本鏈接標示語言(標準通用標記語言下的一個應用)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是一種制作萬維網頁面的標準語言.HTML文件是可以被多種網頁瀏覽器讀取,產生網頁傳遞各類資訊的文件.從本質上來說,Internet( 互聯網)是一個由一系列傳輸協議和各類文檔所組成的集合,html文件只是其中的一種.這些HTML文件存儲在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服務器硬盤上,通過傳輸協議用戶可以遠程獲取這些文件所傳達的資訊和信息.
XHTML
可擴展超文本標記語言.HTML是一種基本的WEB網頁設計語言,XHTML是一個基于可擴展標記語言的標記語言,看起來與HTML有些相象,只有一些小的但重要的區別,XHTML就是一個扮演著類似HTML的角色的可擴展標記語言(XML),所以,本質上說,XHTML是一個過渡技術,結合了部分XML的強大功能及大多數HTML的簡單特性.
HTML5
標準通用標記語言下的一個應用HTML標準自1999年12月發布的HTML4.01后,后繼的HTML5和其它標準被束之高閣,為了推動Web標準化運動的發展,一些公司聯合起來,成立了一個叫做 Web Hypertext Application Technology Working Group (Web超文本應用技術工作組 -WHATWG) 的組織.WHATWG 致力于 Web 表單和應用程序,而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萬維網聯盟) 專注于XHTML2.0.在 2006 年,雙方決定進行合作,來創建一個新版本的 HTML.
他們有自己各自的元素和結構.
⑴標簽:<html> →標簽對(<html></html>)&單標簽(<img ?/>)
注釋方式:<!--xxxxxxx-->
⒉CSS:層疊樣式表(對語言進行修飾)
⑴劃分區域(<div> ?</div>)
注釋/*xxxxxxxxx*/
⒊Javascript:腳本語言(產生動態行為)
注釋/*xxxxxxxxx*/
作用:使其數據發生改變,產生動態效果
例如:onclick="this":style.width=55px
使其區域發生改變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
<title>我的文檔</title>
</head>
<body>
<div style="width:200px;
height:200px;
border:10px soild red;
background-image:url(img/6.jpg);
</div>
自拍
</body>
</html>
(一般網頁框架)
④三種樣式表(CSS的三種引用方式)
⑴行間樣式表(不常用)
⑵內部樣式表
形式:在</head>前加上
<style>
div1;
div2;
</style>
在后面直接使用樣式名稱即可,比較方便
⑶外部樣式表:(最常用)
形式:在外部建立CSS樣式文件,通過內部調用即可使用,方便快捷
④復合樣式:
在background:后面直接加需要的樣式
順序不作要求(坐標必須放在一起)
⑤邊框:
<style>
#div1
{
width:
height:
border:10px dotted/soild/dashed ?color
/*邊框屬性*/
border-style:dotted/soild/dashed
/*邊框樣式屬性*/
背景圖片屬性:
1.背景顏色
語法:background-color:加數值
2.背景圖片
語法:background-image:url()
后加圖片存放路徑,若后加none,則后無圖片顯示
3.背景定位
語法:background-position:x y
x數值表示左右值,可為px,也可為百分數
y表示上下值
同樣也可以為:
x ?:left ? center ? ?right
y ? :top ? center ? bottom
4.背景重復
background-repeat:no-repeat;
/*不重復*/
repeat-y ?垂直平鋪
repeat-x ?水平平鋪
border屬性:
dotted:
邊框是一系列的點。
dashed:
邊框是一系列的短線條的段。
solid:
邊框是一條單一的線。
double:
邊框有兩條實線。兩條線寬和其中的空白的寬度之和等于border-width的值。
groove:
邊框看上去好象是雕刻在畫布之內。
ridge:
和grove相反:邊框看上去好象是從畫布中凸出來。
inset:
該邊框使整個框看上去好象是嵌在畫布中。
outset:
和inset相反:該邊框使整個框看上去好象是從畫布中凸出來
w3c標準:
中文名:萬維網聯盟外文名: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萬維網聯盟創建于1994年,是Web技術領域最具權威和影響力的國際中立性技術標準機構。到目前為止,W3C已發布了200多項影響深遠的Web技術標準及實施指南,如廣為業界采用的超文本標記語言(標準通用標記語言下的一個應用)、可擴展標記語言(標準通用標記語言下的一個子集)以及幫助殘障人士有效獲得Web內容的信息無障礙指南(WCAG)等,有效促進了Web技術的互相兼容,對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起到了基礎性和根本性的支撐作用。萬維網聯盟(外語縮寫:W3C)標準不是某一個標準,而是一系列標準的集合。網頁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結構(Structure)、表現(Presentation)和行為(Behavior)。對應的標準也分三方面:結構化標準語言主要包括XHTML和XML,表現標準語言主要包括CSS,行為標準主要包括對象模型(如W3C DOM)、ECMAScript等。這些標準大部分由W3C起草和發布,也有一些是其他標準組織制訂的標準,比如ECMA(European Computer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的ECMAScript標準IE瀏覽器(Internet explorer)
常用瀏覽器:
ie瀏覽器
IE瀏覽器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瀏覽器,它由微軟公公司開發,預裝在windows操作系統中。所以我們裝完windows系統之后就會有IE瀏覽器。目前最新的IE瀏覽器的版本是IE 11.
Safari瀏覽器
Safari瀏覽器由蘋果公司開發,它也是使用的比較廣泛的瀏覽器之一。Safari預裝在蘋果操作系統當中,從2003年首發測試以來到現在已經11個年頭。是蘋果系統的專屬瀏覽器,當然現在其他的操作系統也能裝Safari。
Firefox瀏覽器
火狐瀏覽器是一個開源的瀏覽器,由Mozilla資金會和開源開發者一起開發。由于是開源的,所以它集成了很多小插件,開源拓展很多功能。發布于2002年,它也是世界上使用率前五的瀏覽器。
Opera瀏覽器
opera瀏覽器是由挪威一家軟件公司開發,該瀏覽器創始于1995.目前其最新版本是opera 20.他有著快速小巧的特點,還有綠色版的,屬于輕靈的瀏覽器。
Chrome瀏覽器
Chrome瀏覽器由谷歌公司開發,測試版本在2008年發布。雖說是比較年輕的瀏覽器,但是卻以良好的穩定性,快速,安全性獲得使用者的親睞。
五大瀏覽器內核:
1、Trident 內核(Windows)
Trident IE 所使用的內核,也是很多瀏覽器所使用的內核,通常被稱為IE內核。基于Trident內核的瀏覽器非常多,常見瀏覽器有IE啦!IE現在做得不行啦!當然還有大部分國產瀏覽器也是這個核,其中部分瀏覽器的都是“雙核”甚至是“多核”,其中一個內核是Trident,然后再增加一個其他內核。國內的廠商一般把其他內核叫做“高速瀏覽模式”,而Trident則是“兼容瀏覽模式”,用戶可以來回切換。
2、Gecko
Netscape6 啟用的內核,現在主要由Mozilla基金會進行維護,是開源的瀏覽器內核,目前最主流的Gecko內核瀏覽器是Mozilla Firefox,所以也稱之為"火狐內核"。
3、KHTML(Linux)
KDE用Qt開發的內核,速度快捷,容錯度低。這個內核只在Linux平臺使用的多,Linux都沒什么非技術人知道,何況是這個內核,但是,看下面一個----WebKit。常見的KHTML內核的瀏覽器就是Konqueror了。
4、WebKit(跨平臺)
WebKit的原型KHTML是由Qt寫成 ,是蘋果的Safari網頁瀏覽器的基礎。WebKit是一個開源項目,主要由KDE的KHTML修改而來并且包含了一些來自蘋果公司的一些組件 。因為是脫胎于KHTML,所以也是具有高速的特點?,F在很火的Chrome 和Chromium 瀏覽器都是使用這個內核,包括現在國產瀏覽器中所謂的雙核瀏覽器其中高速的那一個核就是WebKit ,最近金山開發中的獵豹瀏覽器也不例外,不過我感覺獵豹都是基于Chrome的,呵呵。
5、Presto
目前Opera采用的內核,該內核在2003年的Opera7中首次被使用,該款引擎的特點就是渲染速度的優化達到了極致,也是目前公認網頁瀏覽速度最快的瀏覽器內核,然而代價是犧牲了網頁的兼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