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進入瓶頸,昨天到現在一直在思考寫哪個題目,竟然抓狂到覺得沒有東西可以寫。落雨了,想寫雨,可是從何寫起,才能寫一場走心的雨。
以對落雨的喜好來區分人類,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喜歡雨的,一種是不喜歡雨的,我就是喜歡雨的那一款。
在與運動相關的事情上,我天生很笨,比如,下雨天穿雨衣,騎車去上學,雨稍大一些,褲子總能濕到膝蓋以上,鞋子也總是濕的,我通常用一個上午的時間暖干了,然后回去的路上再弄濕一遍。即便不騎車,走路也是能甩兩褲腿的泥點子的。下雨天外出,我一般很狼狽,可我對雨的熱情始終不減。
對雨的最初印象是媽媽的紅雨衣,落雨了,我坐在媽媽自行車后座上,那里有我固定的小座位,盡管座位上有擋雨棚,媽媽依然怕我淋到雨,還是會用紅雨衣大大的后擺再幫我擋一下,隔著這層紅色的遮擋聽雨,仿佛在聽錯落有致的音符,落在雨衣上的是啪啪,落在地上的聲音是嗒嗒,雨點重了,落在地上積水里,便會濺起一個小水花,再化成小圓圈,漸漸散了,與地上的積水融在一起,不久,又是新一輪的滴落,如果有音樂家把這個曲子譜出來,一定十分美妙吧。
再大一點,我可以自己撐傘去上學,尤其愛雨中的傘,撐著傘的人好像一個個移動的小蘑菇,走向各自的蘑菇園。雨大了,蘑菇就走的快些,雨小了,蘑菇就走得慢些,有時還會停下來,欣賞落下的雨線,風把雨線吹斜了,像數學課本中打在圖案上的陰影線,同一個傾斜的角度排列著。那個時候我怕狗,一次下雨,我自己走在回家的路上,撐一把小紅傘,有一只小黑狗尾隨我,我嚇得把傘丟了想跑,可恍惚記得大人們講過,遇到狗是不能跑的,跑就會被追,我就怔怔的站著,小狗也站著不對,雨把它的毛都打濕了,臉上的毛濕成一縷縷的,顯得眼睛特別清亮,特別圓,我看得笑了,后來小狗自己扭頭走了,我便不那么怕狗了。
上初中的第一天,早上風和日麗,中午就落了很大的雨,那時候通訊還沒有那么發達,我也不曉得爸媽會不會來送雨具,只是急于回家分享初入中學的新奇和喜悅,冒著雨騎上車便往家里沖,雨越大就騎得越快,其實一出校門就已經濕透了,也不在意濕更多了,半路上遇到了來送雨衣的媽媽,她見我下雨淋成落湯雞一樣還一路狂奔,先是笑了,然后又氣又笑的說,你傻啊,下雨天都不知道找個地方躲雨的么。
后來上了高中,每次下雨總要約了喵和咪去踩雨,一邊踩雨一邊有一搭沒一搭的訴說著一些心思,然后分享一些自己領悟的所謂的人生道理,踩雨的時候還會去學校的花園里偷花,偷來用紙巾把雨水吸干了,夾在書本里做成標本。高中的下雨天最多應該是在學習吧,能出來踩雨偷花已經很難得了。
雨中發生的并不總是讓我開心的事,比如一次決裂的前奏就發生在雨中,對于痛苦我記憶的時間似乎短一點,或許是以為記得,但記著記著便淡了,直至真的想不起了。也許,雨中的傷感會被雨沖淡一些吧。
再后來,我去一個我父親以為是世外桃源的地方,下著雨,路是泥濘不堪的,我的鞋子上都是泥,泥多得甩也甩不掉,我當初是不高興的。后來,雨停了,路干了,風景就真的美了。
落雨了,父親教女兒,小雨是什么聲音,女兒一邊用耳朵聽,一邊示意我們不要出聲,然后,撮著小嘴巴說,嘀嗒嘀嗒。那大雨又是什么聲音呢,啪嗒啪嗒。
落雨了,啪嗒啪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