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統,英文名是operating system。它是由進程的調度、日志、升級等組件的集合。它的中央處理單元被叫到CPU。操作系統是軟件系統的基礎,它的好與壞就直接決定了上層應用軟件用戶體驗的好與壞。那么如何將操作系統這個概念與我們這些現代人產生強聯系呢?有,就是戰友們常說的認知系統。下面來談談這些組件用處:
? ? ? ? ? ? ? ? ? ? ? ? ? 多進程調度 -串行與并行
在我的工作中經歷了使用裸機和使用操作系統2個階段。在剛工作時,使用的就是裸機就像以前的DOS系統一樣是單任務的,雖然開發起來方面,但使用起來特別浪費時間。后來接觸了操作系統之后,我干脆就放棄了裸機的產品開發方式,哪怕再簡單的產品。使用操作系統的優點就是最大限度得提高了CPU的利用率,從而節約了時間,其實就是并行的概念。
在我的生活中,我會應量得去發現多個任務并行處理的情況。自從認識并使用了該技能,發現自己處理事情的效率提高了。想要使用多任務并行處理的技能,其實最要的是對任務的分解,把一個復雜的任務分解成多個可以實現的小目標。比如說喝茶這件事,它主要由燒水、洗杯子和茶葉、泡茶這3個步驟。正確地處理方法應該是:
1.將水放進水壺里通電燒水;
2.洗杯子、茶葉與燒水同時進行;
3.看會書或和朋友聊會天等水燒開,然后進行泡茶;
注意我的用詞,洗杯子是和燒水同時進行的。因為水燒開要有一段時間,水放到水壺里通電之后,就只能交給時間了,就像一個任務進入操作系統的阻塞隊列里,需要時間將它喚醒,然后啟動其他任務。從微觀上看一個任務被打斷許多次,但將時間拉長從宏觀看單位時間解決了許多任務,間接提高了工作效率。真是佩服那些早期開發多任務操作系統的人們,他們思想之深邃。
? ? ? ? ? ? ? ? ? ? ? ? ? ? ? ? ? ? 記憶單元-記錄與復盤
不管是windows 還是 linux 都各自有一套自己的操作日志。日志主要是給系統管理員用來觀察系統的運行情況,以便更合理地安排系統的任務,讓系統運行的效率更高、更穩定。日志就是操作系統的記憶單元。
我們也有自己的記憶單元大腦和筆記本就好像計算機的內存和硬盤。大腦的記憶往往是不可靠的,據科學統計人的大腦記憶一件事情最可靠的時間為72小時,這個就好比內存斷電之后這個記憶就會丟失。記憶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我們的硬盤-日記本。在生活我發現真正做記錄的朋友只有少數,包括4個月以的我也是這樣。 現在的我真想問問那些沒有記錄習慣的朋友"開完會過了幾天,你記得開會內容嗎"、看完一本書之后,你知道該書的重點內容嗎”。
自從使用了記錄這個技能,我就發現自己慢慢學會了復盤的這個技能。最開始,我會記錄一天內我的時間花費情況。在這個記錄過程中我學會了將我的注意力和時間放到更有價值的地方-行動與成長。通過記錄,我們可以跟蹤自己的成長軌跡,會給我們正向的反饋,鼓勵我們將行動與思考進行到底。
? ? ? ? ? ? ? ? ? ? ? ? ? ? ? ? ? ? 系統升級與迭代
windows自誕生,先后有了win95、98、2000,到現在的windows10.我們的認知操作系統能否像windows一樣不斷進行升級呢?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升級方法有嗎?有,就是我們的反省的能力,其實就是元認知能力。我們要敢于對我們所做的事情進行懷疑和反思,讓我們在懷疑的土壤里,培養出永不凋謝的思想之花。最近,我一直在反思我的寫作?,F在的寫作過多得站在"小我"角度,并沒有真正寫出對別人有用的東西,寫得東西過于泛泛。下一步,把寫作的重點要放在解決別人的問題上,寫出方法論出來,就從下一篇開始。在這里自我鼓勵一下,相信我系統的升級越來越快,系統越來越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