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為什么要寫作 (小經典系列)
- 我所以哭,一部分是因為我感到這是他們期望我做的事,一部分是因為出于真誠的悔恨,但是一部分也是因為一種只有童年才有而不容易說清楚的更深的悲痛:一種凄涼的孤獨無助的感覺,一種不僅給鎖在一個充滿敵意的世界中而且給鎖在一個非常邪惡的世界中,而這個世界里的規則實際上是我所無法照辦的感覺。
- 一般來說,你對任何時期的記憶總是隨著這一時期的逐漸離去而必然慢慢淡忘的。
- 所有非常有錢人家的孩子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不加掩飾的照顧。
- 少數學生是貴族或富翁出身,也有孩子是郊區普通的有錢人家的子弟,這部分學生占全校人數的大部分,而只有極少數像我這樣的窮小子、教士、駐印度文官、經濟拮據的寡婦等等的兒子。這些窮學生是不讓參加像射擊
- 例如,我從來沒有能夠弄到一根自己的板球棒,因為“你的父母沒有能力供給”。這話在我在校期間一直跟著我。
- 很早的時候我就有這樣的印象,除非我考上公學獎學金,我是沒有機會有個像樣前途的。我要是得不到獎學金,十四歲就得離校,用傻包愛說的話,成了“一年只掙四十鎊的辦公室小當差的”。
- 一個孩子可能遍體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全身都是反骨,但是他沒有經驗的積累可以使他對自己的判斷有信心。總的來說,他會接受你告訴他的話,而且他對周圍大人的知識和力量的確信到了極其荒誕可笑的程度。
* 所以為人父母對自己說出來的話要認真地思考之后再說出來。
- 但是一個孩子很難認識到一所學校主要是一種商業投資。
- 你自己的家可能談不上完美,但是至少這是一個充滿愛而不是充滿害怕的地方,你在那里不需要時刻警惕著防范你周圍的人。
- 一個小孩子要有自己的獨立態度是何等困難,可以從我們對待翻臉的行為上看出來。
- 然而,在你的心底里,你一直總是感覺到,好像有個不可腐蝕的內在自我,知道你不論干什么——不論是笑,還是哭,還是因為一些小恩小惠而感激涕零——你的惟一真正的感情是憎恨。
- 說不定哪一天的早晨黑圈會出現在你的眼睛周圍,那時你就知道你也是迷途者之一了。
- 我在很早的時候,只有十歲或十一歲的時候,就已得出了一個結論。沒有人告訴我,但另一方面我也不是完全用自己的頭腦想出來的,不過它存在于我呼吸的空氣中,這個結論就是:沒有十萬英鎊,你就是個窩囊廢。我把數目定在這個數字上大概是因為讀了薩克雷的結果。十萬英鎊的利息是四千鎊一年(我把利率定在百分之四,這樣保險一些),這看來就是你要躋身于真正的社會上層,即住在鄉間宅邸中的人中間的最低限度收入。
* (A2)說得很有道理其實:? ? ? ? ? ? 這里面的10萬英鎊,經過自己的換算,要是想在中國每個月就算放一筆錢在銀行4%的利率也能達到現在的工資的話(何況到時候自己也會出去上班什么的),那么應該是差不多要存170萬左右。? ? ? ? ? ? 每個月利息=本金??年利率%?12? ? ? ? ? ? 例子:100=1萬??12%?12? ? ? ? ? ? 例子:5666=170萬??4%?12? 那么要是想要達到以后錢存在銀行里面(4%年利率),就可以達到每個月的工資收入的話,本金應該是170萬。? 所以暫定實現財富自由的金錢是170萬!? 而且要是有那個170萬的話,為什么要一次性買房把錢用掉了,為什么不留著讓他每個月幫你掙錢呢。
- 而上層精華分子真正令人羨慕的事是,他們年輕的時候就很富有。對于像我這樣的人,不甘清貧的中產階級,靠考試晉升的人,只有一種成功是可能的,那就是要吃苦耐勞,努力奮斗。你靠獎學金往上爬,擠進文官系統或者印度文官系統,或者可能當上了律師。
- 對于像我這樣的人,不甘清貧的中產階級,靠考試晉升的人,只有一種成功是可能的,那就是要吃苦耐勞,努力奮斗。你靠獎學金往上爬,擠進文官系統或者印度文官系統,或者可能當上了律師。
- 但是,我從很小的時候起就意識到不管怎樣從主觀上做到從俗隨流是不可能的。
- 例如,禱告書告訴你要愛上帝和畏上帝,但是你怎么可能愛一個你畏懼的人呢?你的個人愛憎也是如此。你應該具有什么樣的感情這是很清楚的,但是實際的感情卻并非是聽命于他人而得。顯然,我有義務對翻臉和傻包表示感激,但我卻沒有這種感激之情。同樣清楚,你應該愛你父親,但是我很明白,我就是不喜歡我自己的父親,我在八歲以前很少見到他,我只記得他是個老是粗聲粗氣說不許這樣不許那樣的上了年紀的人。這不是因為你不希望有正確的品質或者有正確的感情,而是你做不到。正確的事和可能的事似乎永遠不能吻合。
- 不過這種自慚形穢和注定失敗的感覺被別的什么東西給抵消了:那就是生存的本能。即使一種軟弱、丑陋、怯懦、體臭而且無論如何再沒有生存理由的生物,仍希望按其自己的方式生存下去并保持快樂。我不能逆轉現有的價值天平,或者使自己成功,但是我可以接受失敗,反過來使它為我所用。我可以自己認命,然后努力在這種條件下求生存。
- 我考上了兩個獎學金,可我還是個失敗者,因為成功不是用你的成就而是用你的出身來衡量的。
- 這就是十三歲的好處:你不但可以只圖眼前活得痛快,而且是充分意識到這一點的,預見到將來會是怎么樣,但是滿不在乎。
- 虛榮勢利曾經是我受到的教育的組成部分,在今天幾乎是不可想象的,因為培育它的那個社會已經死亡了。
- 但是真正的問題是,讓一個學童多年生活在沒有理性的恐怖和精神錯亂的誤解里,是否正常?這里,我們遇到了一個極其困難的問題:怎么知道孩子自己的真實感受和想法?一個表面看來好像很快活的孩子可能在事實上遭到了他不能也不愿泄露的可怕的事。
- 不向成年人表露自己真實的感情從七八歲起似乎成了一種本能。甚至你對孩子的愛,你想要保護和珍視他的愿望,也會成為誤會的原因。
- 愛,那種自發的,沒有條件的感情,我只能對年輕的人感到。
- 人們太容易忘記孩子是不愿同成人發生身體上接觸的了。
- 只有喚起我們自己的記憶,我們才能認識孩子對世界的看法是怎么的扭曲,甚至到了不可相信的程度。
- 孩子和大人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
- 孩子的弱點是他是以一張白紙開始的。他既不理解也不懷疑他所生活的社會,由于他的輕信,別人可以影響他,使他有自卑感,使他害怕違反神秘的可怕的準則。也許,我在圣塞浦里安遇到的一切,在最“開明”的學校里也可能發生,雖然可能在形式上含蓄一些。
- 但是,有一件事情我是感到相當有把握的,那就是寄宿學校比走讀學校更糟糕。一個孩子就近有自己的家當避難所,他的境遇就會好一些。我認為英國上層和中層階級的特有的缺點可能一部分是由于孩子八九歲甚至七歲的時候就離家到寄宿學校去,這種做法直到如今才不那么普遍。
- 除非出于十分不得已的必要,我是不會再踏上伊斯特布恩這地方的。我甚至對蘇塞克斯也形成了偏見,因為它是圣塞浦里安所在的那個郡,長大以后我只到過蘇塞克斯一次,作短期訪問。
- 把一個粗人整天關在那里沒有事可做,是一件殘酷的蠢事;這就像把狗拴在一只大桶里一樣。只有受過教育的人可以從內心求得安慰,能夠受得了這樣的監禁。
- 這些流浪漢太懶,不愿做工,這就是他們惟一的毛病。你不該去鼓勵他們的。他們都是癟三。”
- 時鐘的指針走得令人難熬的慢。
- 他戴著面具,日子長了以后,他的臉按照面具長了起來,與面具吻合無間了,我非得射殺那頭象不可,我在派人去取槍時就不可挽回地表示要這樣做了。
- 它在慢慢地、極其痛苦地死去,但是它已到了一個遠離我的世界,子彈已經不能再傷害它了。
- 我在一家舊書店工作的時候,使我印象最深刻的事主要是真正愛書的人之少見。
- 在倫敦那樣的城市里,總有不少不能十分確診的瘋子在街上行走,他們一般都喜歡走進書店,因為書店是少數幾個讓你可以在那里磨蹭很久而不用花錢的地方。到最后,你幾乎能一眼就看出這些人了。不論他們怎么說大話,他們身上總是有一種蛀蟲味兒和漫無目的的神情。
- 像大多數舊書店一樣,我們也經營各種副業。例如,我們出售舊打字機,還有郵票——我指的是用過的郵票。集郵者都是一種奇怪的、沉默的、像魚一樣的人,各種年齡都有,但限于男性;顯然,女人看不出把各種彩色的小紙片貼到集郵冊里去有什么特殊的樂趣。
- 但是我們主要的副業在借書處——那種常見的每本租金兩便士,不收押金,藏書共有五百或六百冊,都是小說的借書處。偷書賊一定很喜歡這些借書處!到一家書店花兩便士借一本書,然后把標簽撕掉,到另外一家書店作價一先令賣掉,這是世界上最容易的犯罪了。
- 如果有好地段,而且有適當數目的資金,任何一個受過教育的人都應該能夠靠開一家書店謀得安定溫飽的。
- 但是,我不想一輩子干賣書行當的真正原因是,我在干這行當時,我失去了對書的愛好。
- 如今,我偶爾也買一本,但只有在這書是我想讀而又借不到的情況下,我從來不買沒用的垃圾。發霉的書頁的誘人香味對我不再有吸引力了。在我的心中,它同患有偏執狂的顧客和死蒼蠅太緊密地聯在一起了。
- 戰爭的基本經驗之一是永遠無法躲避發自人體的令人惡心的臭味。
- 例如,戰壕生活的沉悶和畜生一般的饑餓感,為了幾口飯而勾心斗角,大家由于缺乏睡眠而不斷為了一些小事發生爭吵。
- 從他的聽天由命的態度中,你可以看到他所生長的環境是多么的貧賤。
- 那天晚上,我帶他去看電影,給他白蘭地和巧克力。但這樣做也是很可鄙的,我的意思是說希望用錢來抹掉所加給他的傷害。
- 安全和文明生活的一個結果是過于敏感,這使所有基本感情都有些令人接受不了。慷慨大度同摳門小氣一樣令人不好受,感激涕零和忘恩負義一樣令人憎惡。
- 一、 純粹的自我中心。希望顯得聰明,為大家談論,死后留名,向那些在你童年的時候冷落你的大人出口氣,等等,等等。硬說這不是動機,而且不是一個強烈的動機,完全是自欺欺人。作家同科學家、藝術家、政治家、律師、軍人、成功的商家——總而言之,人類的全部上層精華——都有這種特性。
- 他們在大約三十歲以后就放棄了個人抱負——說真的,在許多情況下,他們幾乎根本放棄了自己是個個人的意識——主要是為別人而活著,或者干脆就是被單調無味的生活重軛壓得透不過氣來。但是也有少數有才華有個性的人決心要過自己的生活到底,作家就屬于這一階層。
- 再說一遍,沒有一本書是能夠真正做到脫離政治傾向的。有人認為藝術應該脫離政治,這種意見本身就是一種政治態度。
- 你對自己的政治傾向越是有明確意識,你就越有可能在政治上采取行動而不犧牲自己的審美和思想上的獨立完整。
- 我所以寫一本書,是因為我有一個謊言要揭露,我有一個事實要引起大家的注意,我最先關心的事就是要有一個讓大家來聽我說話的機會。
- 寫一本書是一樁消耗精力的苦差事,就像生一場痛苦的大病一樣。
- 但是你必須記住,英國并不是完全民主的。它也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存在著極大的階級特權和(即使在現在,在一場可能使人人平等的戰爭之后)極大的貧富懸殊。
- 問題出在,小說因為受到大事吹捧反而喪失了存在。你去問任何一個有思想的人,為什么他“從來不看小說”,你往往會發現,歸根結底,那是因為護封評論家[1]寫的那種令人惡心的陳詞濫調。
* 原來有點見識的人是不愛讀小說的。
- 甲寫了一本書由乙出版,再由丙在丁周刊上寫了一篇評論。如果評價不好,乙就會抽回廣告,因此丙就不得不吹捧“令人不能忘懷的杰作”,否則就要丟飯碗。基本上,情況就是這樣,小說評論之所以墮落到目前這樣低下的程度主要是因為每個評論家都有一個或者幾個出版商通過第三者在操縱他。
- 雇傭性評論事實上是一種商業需要,就像護封上的評語摘引一樣,這不過是它的一個延伸而已。
- 如果他真的喜讀小說的話,很有可能他最愛讀的小說家是司湯達,或者狄更斯,或者簡·奧斯丁,或者D·H·勞倫斯,或者陀思妥耶夫斯基,
- 因此就產生了這樣奇怪的事:一部真正有價值的小說很可能無人注意,因為它受到了像無聊之作所受到的同樣的贊美。
- 附帶說一句,如果有更多的小說評論由業余作家來寫,將會是一件好事。
- 任何有思想的人都一定注意到,我們的語言要描述我們頭腦中發生的任何事情幾乎都是束手無策的。
- 我注意到,許多人在獨處的時候從來不笑,我想如果一人獨處時不笑,他的內心生活一定比較貧乏。
- 我建議的解決辦法是要像我們為汽車發動機發明新部件一樣有意識地創造新詞。
- 電影如果正確運用,是傳達思想心理活動的惟一可能媒介。
- 其實,人心之中很少有東西是不能用電影的奇怪的歪曲力量來作某種表達的。
- 當然,并不是任何一個人,除非是天才,都適宜表現他的內心生活。所需要的是如何去發現那些人們共同都有卻至今還無以名之的感情。
- 你要在一本你不同意它的結論的書中,看到它的文學價值,是特別的困難。
- 大家從來沒有充分認識到,經濟自由的喪失會對思想自由產生什么影響。
- 反正,極權主義國家企圖控制它的臣民的思想和感情,至少像它控制他們的行動一樣完全徹底。
- 對當時的正統思想口頭上表示奉承是容易做到的,但任何有意義的作品只有在你感到所說的話是真實的時候才能產生;
- 納粹的最有代表性的活動就是焚書。
- 甚至在俄國,我們一度期望會出現的文藝復興并沒有出現,最有前途的俄國作家不是自殺,就是進牢,這成了一種明顯的趨勢。
- 這說明了這樣一個事實:對于一個說故事的人來說,正如對一個歌舞廳里的滑稽演員一樣,太高的文化修養很可能有害而無利。
- 不過,事情很清楚,某一種語言的退化最終來說必然有政治和經濟上的原因,不會僅僅是這個或那個作家的不良影響。
- 有人借酒澆愁,可能因為覺得自己一事無成,但又由于嗜酒而更加一敗涂地。
- 他年約三十五歲,但看上去已像五十歲的人了。他已經謝頂,青筋畢露,目戴眼鏡,或者說,如果他僅有的那副眼鏡不是總找不到的話,他就會戴著眼鏡。
- 大多數書評對于所評的書都是作了不充分的或者是錯誤的報道。
- 但是,這個世界上每個人總有個別人他可以瞧不起的,
- 任何一種有組織的贊助關系都必然有附帶條件。
- 最好而且要求最少的贊助人是廣大公眾。
- 對于一個意識到自己有一些抱負的年輕作家,我能給的惟一勸告是不要聽別人勸告。
- 如果你只是想把文字寫在紙上而靠此謀生,那么英國廣播公司、電影公司等等機構是相當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