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主要特點:
喜歡個小被子,喜歡聞一聞小被子。
面對父母要求的有禮貌喊人之類的,會不配合,會做鬼臉。
對于父母不滿足自己的需求,會有強烈的情緒。會不滿。
孩子的優點:拼插很厲害。
我想說的是這是一個多么難得的高智商的孩子。上帝把這樣一個聰明,靈動的孩子安排到這個家庭,肯定是相信他的父母有能量撫養好他,有心力給他最好的教育。即便剛開始沒有,那也是這對父母在摸索在成長吧。每個人的先天特質是不一樣的,這是一個高能量需求的寶寶,他對情感的需求就是格外多,精力旺盛,引導正確了這樣的娃娃也會有很好的成就。恭喜
1959年,心理學家哈里·哈洛用恒河猴做了類似的殘酷實驗。他讓新生的恒河猴一出生就和母親分離,以后的165天中同兩個“替代母親”一起。這兩個“替代母親”都是用鐵絲架做的,一個是“鐵絲媽媽”,小猴子可以在這兒喝到奶;一個是“布偶媽媽”,就是在鐵絲架上放了毛茸茸的布,頭型也弄成了恒河猴的樣子。
實驗結果發現,小猴子寧愿挨餓,也要和“布偶媽媽”待在一起。心理學家哈洛認為,這證明對于哺乳動物而言,身體碰觸,是比奶水養育還要重要的事物。
然而,這只是這個實驗的開始,后來哈洛還發展了一系列殘酷的實驗,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對于靈長類動物而言,愛的存在有觸摸、運動和玩耍三個變量。
這個被子對于您的孩子就是他的可替代媽媽,這個被子上肯定在他很小的時候是陪伴他睡覺的,有媽媽的味道甚至母乳的殘留味道。媽媽會去工作,媽媽會離開,對于幼小的孩子來說媽媽就是永遠的離開了,他沒有媽媽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分離焦慮,我們成人也有。可是被子不會,被子會一直陪伴他,給予他穩定的安全感。我們要謝謝這個被子,要和孩子一起珍視這個被子。父母會擔心他什么時候能夠戒掉被子?不要著急,不要著急……等他從現實世界被父母接納的足夠多的時候,他開始意識到現實中的爸爸媽媽比那個被子更溫暖的,他自然選擇那個有語言有情感互動的父母。
關于沒有禮貌不會喊人的事情。這件事情我要冒昧得替孩子講一句:這件事情孩子做得很好,是我們大人教條了。也許社會中很少有人替孩子講話。假若,一個高能量需求的寶寶他并沒有從爸爸媽媽那里吸取夠愛和關注,他的爸媽帶他去應酬,對他來說意味著什么呢?他的內心世界是這樣的:是因為朋友我爸媽才不讓我在家拼完那個樂高的,是因為朋友我爸媽才不在家耐心陪我睡覺的,朋友搶走了我的爸媽,是因為朋友他們才不聽我話的。是的,孩子也希望父母聽話,而不僅僅是跟著父母的節奏接受父母的最好的安排。他當然就對他的內在敵人“朋友”這個東西充滿了敵意,也就自然不會禮貌的喊叔叔好,阿姨好。他做做鬼臉,發泄一下情緒就可以理解了。
是呀,父母會說:為什么就是他這么不好滿足呢?為什么就是他這么多事呢?我們很愛他,給了他我們能力范圍內最好的……高能量需求寶寶對應的是高智商,他能敏銳的感知到自己的情感需求,他有很強的感知力。你覺得你特別愛他特別在乎他,對于一個小娃娃來講他只關注于當下他的需求是否被滿足。所以,他不愿意叫人就不用叫了,抱抱他理解他說:我們今天不叫人,我們寶寶今天有情緒呢。客人朋友會在意你的孩子沒有禮貌嗎,也許會在意,也許會被你對孩子的這種接納抱持所感動。
接下來父母需要做什么?首先,多抱抱他,像那個柔軟的被子一樣抱著他,告訴他:孩子,無論你是否抱被子無論你是否有禮貌,無論你是想哭還是大叫來發泄你的情緒,你都是我最愛的那個孩子,像你愛爸爸媽媽一樣愛。每一個不良行為一旦被愛照見,就會失去它固著這個不良行為的意義。孩子大了,聽懂了話,爸爸媽媽的語言表達比什么都具有療愈性。
其次,每天哪怕抽半個小時時間,你就默默看著他,不用說話,和他同頻,他做事情玩玩具你就認真欣賞他,他不求助于你你不幫助他。堅持一段時間,相信這個孩子會感知到你們的看見,看見即愛。
孩子真的是個天使,是來渡我們的。很多時候我們覺得我們做得很好了,可為什么還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也許是上帝真的太器重我們了,給了我們一個高于我們好多的孩子,需要我們成長學習,直到和他一樣的高度匹配起來才能懂他理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