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輝同學(xué)
「翻譯專題 | 比賽」-《飛鳥集》1節(jié)
原材料:
Stray birds of summer come to my window to sing and fly away.
And yellow leaves of autumn,which have no songs,
flutter and fall there with a sigh.
我的譯文:
夏之孤鳥飛我窗,
輕歌一曲送離殤。
秋葉無言也無望,
暗自嘆息紛凋零。
我的注釋:
1.離殤:因離逝離別引起的巨大感傷(翻譯:fly away)
2.無望:指希望已破滅(翻譯no songs,“歌”在詩歌里有“希望”的意象)
3.秋葉:即秋天的黃葉,所以沒必要把顏色譯出
4.前文的“孤”和后面的“紛”形成對比
5.本詩采用“ang”韻,此韻很好表達高昂、激情之緒,也好表達低沉、憂傷之緒。恰好切合了本詩的對比和兩種格調(diào)。
我的讀解:(為了讓讀者了解背景,以及我這樣翻譯的合理性。)
飛鳥集創(chuàng)作于1913年,本節(jié)作為詩集的第一節(jié),可以看出作者對這短詩的重視。1913年,在印度或者是整個東方世界都是一個動蕩、陰暗的時代,這是一個大背景。
這里的夏之孤鳥,其實它不單純就是一只鳥,而是寄托了一種希望、自由,也就是說,飛鳥與“我”是相通的,我看著窗,就表明我在屋里,這里的屋里,就像飛鳥置身在籠中,我去看它一樣。這里應(yīng)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
那窗,是希望之窗,自由之窗,光明之窗。作者的眼界已經(jīng)跨越了眼前,而是寄托了飛鳥飛向更廣闊的天地,擔(dān)負起民族的大任,飛向自由,飛向光明......
輕歌一曲送離殤,是我送走了離殤,也可以理解為飛鳥送走了我的離殤。飛去吧!去歌唱那些美好的東西。
這里的秋葉,其實,就是“落后的”“即將腐朽”的陳舊勢力,那一類群體很龐大,我覺得有兩類人,一類是面對鎮(zhèn)壓或者欺壓不敢發(fā)聲(無言)的人,他們只能默默的忍受、漸漸地淪為奴隸,對生活也喪失了希望;而另一類人是欺壓、鎮(zhèn)壓百姓的落后官僚們,他們的敵人主要是外來的侵略,面對侵略也不敢發(fā)聲,也只能默默的,沒有了希望(無望)。
他們只是暗自嘆息和輕微呻吟,等待他們的只能是死亡和凋零.....這也暗示了作者對于舊勢力、舊格局、舊思想的諷刺,對革新和新生的渴望。
作者之所以要命名本詩集為《飛鳥集》,我覺得“飛鳥”它是具有象征意義的,寄托了作者的希望,自由,光明,友善。把這一節(jié)作者開篇,也奠定了整個詩集的感情基調(diào),所以飛鳥集里大量的傳播真、善、美的短句。
那是飛鳥在歌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