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寫不長
娛樂界一有出軌事件,李安的美滿婚姻就會被有些人拿出來展示一番,好像在說:看看人家,奧斯卡拿得手軟的大導演,糟糠之妻不下堂,這么多年還是伉儷情深,你們這些藝術大門沖哪兒開都不知道的毛頭小子,剛有點兒成績,就跟吃了蜜蜂粑粑一樣輕狂......
自己的婚姻生活被當作眾人追棒的榜樣,我想這并不是李安的本意。我懷疑有些人并沒有真正弄懂這樁婚姻的妙處,他們看到的只是結果,卻忽略了那個無比艱辛的過程。
張靚蓓編著的李安傳記《十年一覺電影夢》,記述了李安前十年的電影生涯,其中關于愛情和婚姻的部分著墨不多,在書中所占比例極少,但貴在真誠,李安沒有因為自己今天所獲得的成就,而粉飾或夸大昔日的落魄(其實賦閑家中那六年,他不夸大也夠慘了),更難得的是,雖然他在書中的文字充滿對家庭、對妻子的真摯情意,但他并沒有把妻子塑造為一個圣母般的存在,而是有血有肉有脾氣,可愛又可敬。
書中有這樣一段文字:
“1886年1月,惠嘉畢業后找到工作,從伊利諾伊搬來紐約郊區同住。剛開始的半年,她真的很難過,都不想活了,不過后來她也想開了,家里只要過得去就好。”
李安的太太林惠嘉女士,從小就是家中最杰出的孩子,是頂尖學校里的頂尖生,一路念到博士,在美國結婚生子,在家人和別人眼里,人生到此,應該可以輕松一些了,但事與愿違,丈夫長期賦閑在家,這個小家庭依靠自己微薄的薪水過著最底層的生活,最奢侈的消費是去吃一頓肯德基。
好像十幾年的書白念了,十幾年的優秀生白當了,不知林惠嘉女士當時有沒有這樣想過?
林惠嘉是否為此埋怨過李安,書中沒有交代。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那段時間里,林惠嘉一定有焦慮的情緒,李安看出來了,“她都不想活了。”
李安平時在家負責做飯、接送小孩,忙完家事后再寫寫劇本,前幾年的一次電視采訪中,李安微笑著提起這些,還補充道:"如果做不好(家事),太太回來會被罵得很慘。"
對于他賦閑在家,妻子有沒有怨言呢?有沒有影響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呢?書中也沒有明說,但有這么幾句:
“為了撰寫劇本《喜宴》,1988年年初,我遷至馮光遠處住了兩個月,周末回家一次,因為在家挺無聊的,惠嘉看我窩在家里不做事,也煩,所以小別尚能改善我們之間的關系。”
是的,在沒做成大導演之前,妻子看到他“也煩”,李安的應對之策是“小別”。
在臺灣拍攝《飲食男女》時,花費四個月,那是李安第一次長期離家拍片,妻子一個人在美國照看兩個頑皮的孩子,還要上班,因此心情非常不好,曾經兩個星期不接李安的電話。
等等,難道這里不應該像電影中所說的那樣,做妻子的再苦再難,也要無怨無悔,流著眼淚裝著笑,對著電話講:“老公,安心拍片吧,我很好,孩子們很好......”
然后,心事重重地放下電話,清淚兩行。
我真是洗腦神作看多了。
李安成功后,人們贊揚他的隱忍、他的妻子的無私奉獻和支持,但李安并不諱言婚姻生活中的這些痛楚,沒有把她夸耀成一位無怨無悔的賢妻。林惠嘉不是溫柔的,困苦時,她支持丈夫的理想,也會沖他發脾氣、耍小性子,但他們彼此認定是對方那個“對”的人。李安清楚妻子對婚姻的付出和失去,感恩妻子對自己獨有的支持方式,他說:“惠嘉對我最大的支持,就是她自己的獨立生活。“
生第一個孩子時,夫妻兩地分居,林惠嘉獨自去的醫院,醫生問她要不要通知丈夫,她說:“不必”,院方以為她是棄婦。以至于第二天李安趕到醫院時,大家一見他都高興得鼓掌。
第二個孩子出生時,事業依然沒有迎來轉機,那是李安情緒最消沉的時期,恰逢岳父岳母來美探親,妻子叮囑他們“千萬別提拍片的事”,怕他們刺激李安的心情。
李安連續六年走霉運,一事無成,妻子沒有要求他改行,沒有要求他去做個賺錢的職業。李安回憶:為了身份,他曾干過兩天劇務打雜,大家一看他去擋圍觀的人就覺得好笑,有個非裔女人見他來擋就揚言要找人揍他,李安嚇得連忙走開。
林惠嘉認可丈夫的優點,也了解他的笨拙,知道他做不了導演以外的工作,所以李安得以“死皮賴臉地賴在電影圈,繼續從事這一行,當時機來了,就迎上前去......”
在公眾場合,李安沒有說過很漂亮的話來感謝妻子,人們只是從一些細節描述中,感受到他對妻子的愛。回臺灣時,朋友請他吃飯,飯菜很好吃,但他想到遠在美國的妻子吃不到,就很難過;拍攝《喜宴》時,李安給劇中的女主角挑婚紗,想起當初沒有給妻子辦一個像樣的婚禮,心里便覺得愧疚。即使《臥虎藏龍》獲得全球性的成功后,李安回到家里依然會做飯、打掃衛生,依然擔心妻子開五個小時的長途車會勞累。
在多年的婚姻生活中,李安和林惠嘉找到了適合他們的相處之道。李安在書中說:夫妻間地相處不是一成不變的,都需要做適時調整,以形式上的變化來保持感情上的不變。以前我在外面謙卑,回家也謙卑;現在我在外面神氣一些,回家再謙卑,從形式上看是調整,其實是為了保護不變,而每經歷一次事業上的成功,就要做些這樣的調整。
“無怨無悔”曾是人們衡量一位賢妻的最高標準,但在女性同樣擁有職業平臺和話語權的今天,向丈夫真實地、適度地表達出自己的怨言并無不妥;而丈夫們,也不要認為妻子為了家庭的付出和犧牲是理所應該的。賢妻只伴良人,兩個沒有血緣之親的陌生人,因愛結緣,要想婚姻之路走得更遠,必然雙方都要做出妥協,那種認為找到一位“賢妻”家庭就能幸福美滿、卻對自己要求甚低的想法是非常可笑落伍的,因為這世上任何一種愛,都不是無緣無故的。
Endless
要找賢妻,
自己也要做賢夫
文 | 寫不長
圖 | 據C00協議引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