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龍眼路,這條目睹汕頭幾十年繁華變遷的老街上,有數(shù)不清的市場攤販,年年如是售賣新鮮年貨,成為潮汕婦女的年貨采買地,逐漸消失的年味,在這條街上,還能尋到些許氣息。是平凡家庭的年味,厚實喜慶的氣息,不張揚,卻樸實溫暖。
陪媽媽去三身人腸粉店吃腸粉,老板的熱情與幽默令人心情舒暢,十幾年的老店,秉承傳統(tǒng)做法,是游子最想念的滋味,店內(nèi)顧客很多,都是沖著老板的傳統(tǒng)手藝而來,潮汕人對于美食,尋覓之外,多了一分懷舊的追憶,是溫暖的年味。
琳瑯滿目的水果,辛勤而挑剔的婦女,紛紛在挑選合適的水果,有一點疤不行,斑點太多不行,太酸不行,就這樣,挑選橘子的活動成為一場選美,除了動用視覺、觸覺、嗅覺,必要時還要求攤主掰開一個嘗嘗味道,婦女七嘴八舌的討論橘子的優(yōu)劣,與攤主討價還價,反復(fù)確認(rèn)價錢,一場買橘子的活動在路人看來成為了爭吵,最后以攤主的讓步降價告終,
女孩子是攤主的女兒,十歲左右的樣子,稚氣未脫卻能將十幾筐水果的價錢背的清清楚楚,對答如流,麻利地幫顧客稱裝水果,是父母的好幫手。年年如是,采買過年的水果是必不可少的任務(wù),集市上充斥著顧客的討論聲,攤主的吆喝聲,與色彩繽紛的水果交相輝映,一派紅火的景象。橘子和蘋果,是潮汕婦女最心儀的過年水果,溫暖的橘色和紅色,諧音寓意吉祥平安,是過年家中必備與走親訪友的手信佳品,人情味道,甜蜜暖心。
? ? ? 過年必不可少的,還有各式各樣的炒貨和果脯,中國人對酥脆口感的偏愛,體現(xiàn)在各種炒瓜子、杏仁、榛子、核桃上,一筐筐的炒貨,被商家擺出集市,供大家挑選,空氣中還縈繞著炒貨酥香的氣味,令人垂涎欲滴。各種香蕉干、梅干、糖漬蓮藕、糖漬潮汕人過年素有“捏甜”的習(xí)俗,家家戶戶有客人來拜年時,主人要獻(xiàn)上果盤,而果脯、干果就成為果盤中的主角,成為濃郁人情的見證,增添過年的氛圍。同時,種種干果炒貨,也是春節(jié)團(tuán)聚是家人話事間隙的美味消遣,用零食填補時間空隙,讓年更加有滋有味。
? ? ?
?潮汕人民最喜歡研制各種糕粿,在春節(jié)這樣一個喜慶的日子,怎么能少得了寓意美好的糕粿呢?潮汕人對吃可謂用心良苦,不僅要美味,外形更是不能含糊,白花花的酵粿,被印上大紅囍字,成為春節(jié)家常點綴;晶瑩剔透的無米粿,整齊碼在蒸籠上,是潮汕人幼年的美味回憶;摻入紅石墨的紅粿,內(nèi)餡是花生蝦米香菇炒飯,被精致的粿印塑造成獨特造型,寓意新年紅紅火火,是潮汕婦女過年必備粿品;小麥色的甜粿,潤滑的表面,讓人感到厚實甜蜜;黑黝黝的鼠殼粿,軟糯香甜,紅豆內(nèi)餡,表皮是草木香氣;最后是模樣惹人憐愛的壽桃,讓人忍不住收入囊中。潮汕人總能夠根據(jù)年節(jié)制作各種糕粿,酥香脆爽或是香甜軟糯,都是對一年苦樂的多彩饋贈,是平淡生活中對味覺的溫柔安慰。這也是潮汕人知足常樂的生活態(tài)度。
? ? ?與平常不同,老街上多了許多售賣春聯(lián),紅燈籠、紅包袋子的攤檔,滿眼紅色襲來,用色彩宣告春節(jié)的臨近。象征喜慶的紅色,毫不客氣地占領(lǐng)老街一方,平時覺得俗氣的大紅色,在今天,變得格外討人歡心,來來往往的人們都要挑上一幅春聯(lián),幾個喜慶的紅色掛飾,裝點家中,營造過年氣氛,買上一打紅包袋子,用于給小孩子封壓歲錢,圖個好意頭,這樣的忙碌,是對一年的總結(jié),年終的小小奢侈,也是對來年的美好期許。
? ? ?
每次陪媽媽到這條老街,都要去買老伯的油條油餅,老伯兩夫婦守著一個油粿攤子,兩人合作,老姆揉面捏劑子,老伯負(fù)責(zé)熱油炸油條,老兩口頭發(fā)花白,身體瘦削,卻常帶笑意,臉泛紅光,待人非常熱情,手腳麻利動作迅速,大大的油鍋漂浮著幾十個小巧的油條,發(fā)出滋滋油音與迷人香氣,他們做的油條,酥香誘人,金黃亮眼,兩人相互扶持,生意也很紅火。
? ? ? ?潮汕人在過年時要祭拜擁有各種名號的神明,因此祭品也多種多樣,許多商家就擺出套裝銷售,有風(fēng)干的米粉,各類干貨諸如香菇魷魚,酥糖豆板,集結(jié)成一盒,紛紛印上大紅囍字,圖個好彩頭,是祭祀的佳品,也包含對神明的敬畏和對來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的美好期盼。
? ? ? 街上是熙熙攘攘的人群,采買過年商品,被人們感嘆日漸消失的年味,在這條老街集市上,愈漸濃厚,所謂過年,在潮汕人看來,是用各種各樣的年節(jié)美味和年飾裝點生活,犒勞一年的辛苦不如意,慶祝這一年的收獲,一家人團(tuán)聚在一起,一起閑話家常,彼此關(guān)心,享用美食,憧憬明天,是最難得的美好,而采買年貨的過程,老街上的年味,正是幸福路上的點滴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