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前段時間,我讀了李開復的《我修的死亡學分》。在那里面,李開復詳細的記錄了自己在得癌癥的心路歷程。
? ? ? ? 李開復的一生可謂是波瀾壯闊。1972年,年僅十一歲的李開復跟隨哥哥到美國田納西州橡樹嶺就讀初、高中。83年從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科學畢業,88年獲得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系博士,當年被《商業周刊》授予“最重要科學創新獎”。
? ? ? ? 1990-96年李開復在美國蘋果電腦公司做到互動多媒體部全球副總裁。96-98在美國硅谷圖形公司SGI電腦公司擔任互聯網部門副總裁兼總經理。98年7月加入微軟并在中國創建并領導中國研究院。一度做到擔任微軟全球副總裁。
? ? ? ? 05年7月19日,Google(谷歌)宣布將在中國設立產品研發中心,李開復轉戰谷歌,并擔任谷歌全球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同時當天微軟向美國華盛頓州地方法院提起訴訟,指控谷歌和前微軟全球副總裁李開復違反了竟業禁止協議。
? ? ? ? 這件事簡直是李開復職業生涯的一次巨大挫折。當時的李開復達到人生高度的一個黃金時期,在世界上的知名度也是相當高。再加上當時互聯網時代的興起。一時間流言四起。當時擔心自己的名譽和職業生涯的影響,一度焦慮到近抑郁。可見當時的嚴重程度。不過最終還是成功的找到方法并解決。
? ? ? ? 2009年9月4日李開復正式離職谷歌,7日宣布創立“創新工場”致力于幫助國人及當代大學生創業、開辟中國風險投資和創業的一個新模式。
? ? ? ? 2013年9月,李開復對外宣布罹患淋巴癌第四期,從這之后李開復對人生軌跡的認知發生了改變。回看李開復的前半生(我們被患癌前定義為他的前半生),他追求影響力,知道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勵志要讓世界變得更好。他在世界各地演講,微博超半億粉絲。即使這樣每天也好近最大可能去解答粉絲們的問題(當然只有切實可行的問題他才會解答)。每天工作到只睡4-5小時。時常半夜2,3點有郵件立刻從睡夢中爬起來回復。他睡得特別淺,電腦一直開著,準備著隨時到來的工作。
? ? ? ? 常年都是這樣的生活,期間也有累到生病。但利用藥物以及當時的身體條件和意志力,也都頂過去了。但慢慢的,由于年齡和長期不規律的生活。身體終于發出最嚴重的抗議了。淋巴癌第四期,身體里有大大小小20多個腫瘤。有的有雞蛋大小,而常人患病5、7? 8個就已經很多了。可見嚴重性。
? ? ? ? 李開復真的是很勵志,但生活卻是不怎么樣。他沒有運動的習慣,覺得那是在浪費時間。常常工作到深夜,為了抵制困意,咖啡每天要頂個十幾杯,可以休息的時候,要靠安眠藥才能正常睡眠。還特別喜歡吃肉,日常飲食其實也不怎么樣。李開復自嘲他特別愛吃,年輕時常為了一頓自助餐,餓一天,第二天進去吃到橫著出來。然后過一天由于太撐又是一天不吃東西。
? ? ? ? ? 患癌后,算是李開復后半生(或新生)的開啟。
? ? ? ? 剛開始的時候,內心也充滿著恐懼以及對老天評判的不公。“為什么是我?我還這么年輕,我是天之驕子。我還可以幫助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成功,還有那么多事情等著我做”!
? ? ? ? 原來,在癌癥面前我們人人平等,我們每一個都是肉體凡胎的普通人。所有,為什么就不能是你?
? ? ? ? 好在現在醫學技術的進步,淋巴癌要是應對有方,還是有很大可能治愈的。這無疑是李開復的一劑強心劑,在絕望中看到些許希望。
? ? ? ? 他痛定思痛,決心要與病魔抗爭到底,改善一切生活軌跡。
? ? ? ? 在醫院期間定期要做化療,已經選擇最小副作用的,但即使這樣副作用還是讓他的身體苦不堪言。長期的扎針導致血管硬化。扎不進去。最后只能在他身上裝上個人造血管。他還想過利用中醫來調節身體,買了成堆的中藥吃。主治醫師發現后,立刻制止。原因是身體里的藥物和中醫纏在一起,不知道會產生什么,也許是好的。也有可能讓病情惡化。所有在不了解它時。不會讓你在服用的。
? ? ? ? ? 接著就是改善飲食,人是最適合吃五谷雜糧的。在患癌后幾乎就舍棄掉肉了。每天都是特別制定的營養餐。當然在后來李開復好轉的差不多時認識了鄭醫生,鄭醫生對飲食和健康生活研究的特別透徹。并做了一套適用于每個人的八十分健康管理法則,也是后來李開復長期受用的。下圖。
? ? ? ? 身體好轉差不多后,不用在住院,只需定期來復查。醫生讓他多運動,每周至少跑步2次。剩下的復查和療養就回到老家臺北。也經常在自己家的后山晨跑。
? ? ? ? “已經回到老家,因為康復和療養使內心很平靜,可以靜下心來好好陪陪自己的家人母親。回顧往昔,每年只有2周時間回到臺北和母親相聚,而在家陪母親時,往往也不能夠專心。時常會有邊陪母親聊天,便回復工作郵件。現在母親患有智力退化癥,越來越記不起往事,我的內心是非常難過的”。
? ? ? ? “ 母親是這個世界上最博愛的人。回想當初,11歲的我被母親親手送到美國。她深知國外的教育對我的好處。所以狠下心來把我送出去。之后她還會每年來美國陪我住半年左右。嚴厲的被我復習功課,照顧我。在臺北母親的生活是很豐富的,有很多朋友。而到美國,不會英語,沒有辦法社交。每天只在家里呆著,看著看不懂的電視節目,唯一一個她常看的節目就是看人的表情意思猜商品價格的節目”。
? ? ? ? ? “我很難想象那段時光她是這么熬過來的,母親這么有耐心的陪我成長。我卻差點沒有辦法陪她度過余生。想想對自己還是挺失望的”。
? ? ? ? “回想起生病那段時光,妻子和兩個女兒給予了我莫大的支持。剛發病時,女兒不知道該怎么安慰他,但她說:“Everything happens for a reason ”(一切事物發生皆有其理由)。突然發現,不需要把每件事的不如意的事都看成一個“果”,好像我們做錯了什么,所以遭受懲罰。我們所有的遭遇,必有其道理,或許這個災難是一個“因”,是讓自己學習成長的機會”。
? ? ? ? 記得復旦大學女教師于娟,年僅32歲就因癌癥去世。去世前發表《為啥是我得癌癥》表示對老天的不滿。她曾經的生活沒有一天在12點前入睡,規律的生活是身體的本錢。她在博客中寫道:“若天有定數,我過好我的每一天就是,若天不絕我,那么癌癥卻真是個警鐘;我何苦像之前的三十年那樣辛勤地做蝂捊名利全情,沒有一樣是不辛苦的。卻沒有一樣可以帶去。活著就是王道,如是記之。”
? ? ? ? 我提倡努力和拼搏精神,但身體固然重要。我們的身體是父母給的。不可始亂終棄。熬夜確實損傷身體,不可取。不過我們可以選擇早起。你要在身體該休息的時候休息。然后早點起來,世界在迎接你!
? ? ? ? 金錢和名利,它們可以說是必需品。但不是生命的全部忙的時候偶爾停下來。看看你身邊你所珍惜的人,或...
? ? ? ? 我們不是李開復,可以向死而生。但我們可以通過我們聰明的小腦袋瓜向內探索什么才是本質,希望你們努力拼搏的你們永遠不會經歷上面這個詞匯。最后用我們開復老師的幾個觀點收尾,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 ? ? 人生何必在乎自己留下什么,更重要的是:
(1)我們是否憑著良心做每件事?世界是否會更好?
(2)我們是否用無條件的愛來對待周圍的人?
(3)我們是否能夠真誠對待自己,然后真誠對待別人?
(4)我們是否真誠體驗人生,享受世界的真善美?是否度過有所學習、成長的人生?
(5)那些和我們特別有緣的人,打從心里特別喜歡的人,我是否感恩他們?我是否曾花最多時間和這些有緣人在一起?
(6)如果人生真要留下什么,那就為世界留下心存善念的孩子,讓他們一代又一代地將世界的希望與愛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