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張衡
齊曉月
張衡的一生可謂是起起落落,但他還是成功的,就如同哲學上說,事物發展的過程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中國有很多人對張衡做過評價。郭沫若曾評價張衡“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的確沒錯,像他一樣一生即發明了無數的東西,又做了很多官,還著了許多名書的人,古今中外也屈指可數。他當過郎中、做過尚書侍郎,升任太史令,轉任公車司馬令,但后來降為河間相。一生做過如此多官職,他的故事就可想而知,一定是復雜的,豐富的。
在他做侍中時,就開始精心研究天文、氣象、歷法諸種學問,精辟地研究出測天文儀器的正確道理,制作渾天儀,并著成《靈憲》《算罔論》,論述極其詳盡。而在之前還模仿班固的《兩都賦》寫了《二京賦》,用它來向朝廷諷喻規勸。后來還為了表達和寄托自己的情思,作了《思玄賦》。可謂是天文學家和文學家結合體。
后人對張衡的評價一般是說他的科學才能,在他做太史令時,又制作候風地動儀,在當時轟動朝廷,還因此派史官記錄每次地震的方向。在當時那個年代,一個簡簡單單的發明都要經歷無數的失敗,無數的實驗,何況是候風地動儀這種打大發明,又有誰能知道他背后的辛苦的付出呢!《恒星物理》中就說過:張衡在人類文化早期發展的時期就有實驗科學上的偉大發現,實為不可思議的奇跡。從此他有多了一個稱號,一名地理科學家。
看一個人不是要看他外在的東西,還要看他的行為品質。皇帝曾經向張衡問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誰。宦官害怕張衡說出他們,都給他使眼色,張衡于是沒對皇帝說實話。這足以看出他的寬容、大度。還有在他剛剛成為河間相時,看不下那些豪門大戶胡作非為,于是就將它們一一逮捕,三年后河間被他治理的非常好,這也從側面說明他不急于一時,沉穩的品質,也說明了他的才能。
張衡,一生官場閱歷豐富,起起落落,但他的科學才能卻著實讓人敬佩,他的文筆又是多少人羨慕的,他的那種毅力,那種寬容,那種大度又怎是一個普通人能做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