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結束,當晚整理出這次假期旅行的照片,用時間和地點命上文件夾的名字,存放在電腦里,靜靜地等待未來某個時候被翻出來用以回憶。每次旅行歸來,照片成了最重要的收獲,除了照片和旅行歸來的疲憊身體,新的工作日,一切又要回歸到旅行前的節奏,旅行是插曲,感覺并沒有帶來什么。
物質充裕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有了踏出家門的需求。旅行,對于現代人來說,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和習慣。當旅行成為常態和習慣,你是不是也簡單地把假期等同于旅行,每逢假期就安排一次不假思索的旅行,不曾停下來思考旅行的意義究竟是什么?
【1】
我一直有個觀點,智能手機的照相機功能對當下旅游業的火爆具有推動意義,對旅游業的貢獻不可或缺。智能手機的普及,攝像頭的像素的不斷提高,自拍功能,附屬的自拍桿等等,讓旅行照片的傳播變得尤為廉價,并不斷刺激著旅行,刺激著別人去旅行。旅行的人可以隨意拍,隨時拍,隨時分享到各種社交媒體,并且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
和以往的假期一樣,剛完結的三天清明假期期間,朋友圈勝似一場攝影比賽。曬美食的照片,曬美景的照片,曬自拍的照片,曬相約好友的照片……貌似旅行的收獲都寄托在了朋友圈曬出照片的那一刻。旅行真的是誰的拍攝技術好,誰曬的照片好看,誰就贏了比賽,旅行就更有意義嗎?
且不談出行的意義,就出行的目的而言,做一下簡單分類。有人為從繁忙的工作環境暫時抽離、放松自己而旅行;有人為追尋美食而旅行;有人為見許久未見的好友而旅行;有人只是為去不曾到過的地方而旅行……
帶著這些目的去旅行,旅行的過程中各種拍和自拍,回來后整理出手機和相機里琳瑯滿目的照片。然后,發朋友圈,甚者在發朋友圈前再花大量時間故意把照片修得很文藝,人修得很瘦,美顏到極致。最后,將照片存檔在電腦,這段旅行就告一段落了。
【2】
拍照已然成為了當下旅行的主題。當然,我并不不反對用照片來記錄旅行,照片也直觀地幫助我們今后回憶旅行的美好,但是將旅行只寄托在照片上,這種旅行的收獲未免太單薄,未必是旅行的意義。
智能手機尚未流行的年代,獲得照片的前提是你必須擁有一臺相機。因為拍照不如現在如此方便,那時候用照片記錄為數不多的旅行顯得彌足珍貴。而現在,手機攝影普及,旅行頻繁,有一部智能手機就能隨時隨地拍,照片泛濫到幾乎一文不值,每逢節假日,社交媒體上充斥著如洪水般的照片,毫無特色。
曬照片的快感已然超過了對旅行本身的感受。拍拍拍的廉價,旅行的常態化,很多人已不專注于旅行本身,而轉向追求曬旅行照片的刺激。
我個人對在朋友圈曬照片這事一直存在一種偏見,認為曬照片的人都有一定的目的性,目的性大致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有意地想讓具體的某個好友或者某些好友看到,第二類就是純屬想獲取好友的點贊,讓炫耀的心獲得滿足感。
對于第一類人,曬出的照片被那個好友看到就達成目的,心滿意足,不會在乎其他好友是否看到照片;第二類人就顯得“貪婪”許多,往往會在曬出照片后的幾個小時內,時不時地特意打開微信界面,盯著“發現”菜單是否有小紅圈,小紅圈上的數字越大越是偷樂兒,如果有友好的評論,還會做出“謙讓、推搡、竊喜式”的回復。
“景美、人靚、被點贊”的照片承載不了你的旅行。記錄旅行的方式有很多,除照片外,你可以在每次旅行中收藏小物件,收集旅行的門票、車票、機票,你還可以用文字記錄旅行的感受……照片泛濫的時代,照片對旅行的記錄較文字遜色許多,照片對旅行的記錄是平面的幻燈片,文字對旅行的記錄則是3D的電影。
【3】
你思考過旅行的意義嗎?旅行結束,如果只留下照片,實屬可悲。旅行出發前,你是否曾思考過旅行究竟為了什么?
旅行的意義——達成出發前的目的。一個小故事。在外企BMW工作期間的一個同事,工作認真,不乏幽默,低調地文藝,愛旅行,愛電影,愛收藏唱片。他崇拜喬布斯,家里有很多款Apple產品,擺設有用相框裱起來的喬布斯的相片,關于Apple文化的書籍,關于喬布斯的書籍。他是我所接觸到對蘋果了解最深刻的蘋果粉兒。他旅行去日本的東京都、去上海,還曾自駕從沈陽到中國的南方……除品嘗美食,感受文化差異外,拜訪不同城市的蘋果體驗店是他每次旅行的一項重要目的。
為了從工作中暫時抽離,放松身心,在旅行中就完全拋開工作的事情,全身心投入到旅行中,來個徹底地放松;為了探尋美食,出發前做好預算,搜尋美食攻略,來場味蕾的盛宴……像那位BMW的同事,探尋Apple體驗店的足跡足以讓他感到不虛此行。
旅行的意義——用心感受當地文化。除了美食、風景名勝外,城市的文化氣息最富魅力。這次清明假期是在上海度過的,欣賞了黃浦江的夜景,看了東方明珠、上海中心等地標建筑,在陸家嘴身臨仰視了這些地標建筑,在外灘也遠觀了這些地標建筑,和網絡、電視上畫面沒有什么差別,只是多了密密麻麻,拿著手機各種角度拍照的游客。
而我卻覺著,來上海旅行,最有意義的事并不是去外灘、去陸家嘴觀摩地標建筑,取景拍照,好不容易找到好的拍攝,還被來回穿梭、擁擠的游客破壞拍攝美感。最有意義地恰恰是走尋那些尚有人居住,未被拆遷,卻很少有人拜訪的小弄堂,去感受當地的人文氣息和文化差異。窄窄的小弄堂,兩側不高的小樓房,沒有陽臺,掛出窗外晾曬的衣服,一扇敞開的玻璃窗,錯綜的電線,坐在門口的老人,聽不懂的方言……
旅行的意義——開闊視野,學會記錄。旅行往往有兩類,一類是故地重游,一類是去往沒去過得地方。也曾有過故地重游的經歷,但我更偏愛第二類,去往沒有去過的地方旅行。故地重游會讓人不自覺的和第一次的游歷作比較,然后發出時光流逝的感慨。去沒去過的地方拓展足跡,體驗新的人文氣息,感受新的文化差異,豐富閱歷,開闊視野。
隨著足跡的增加,旅行經歷的增多,學會記錄自己的旅行經歷,不僅用照片,寫文字抒發感受,用實物寄托情懷……不然,隨著時間愈久遠,記憶越來越淺,最后回憶時只剩下“我去過這個地方”。
也許旅行本身就不必有意義,快樂就好!我只是擔心旅行對于你,只有照片。
*******************************************************************************************************
寫文字,望能在匆忙的生活中,給你一點啟示,偶爾停下腳步,思考一下。望共鳴!
愛寫作,歡迎關注,并留言或評論,給出您的寶貴建議。
@微信公眾號:moumouyuji
@簡書:愚子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