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與一位默默用功、不善言辭、事業(yè)小成的創(chuàng)業(yè)家朋友小聚,話說他公司已經(jīng)做的不小了,有二百多人了。桌上兩三知己,漸入推杯換盞佳境,本以為又是一場感嘆創(chuàng)業(yè)孤獨的互相安慰,沒想到這位寡言的朋友卻一反常態(tài)。他的神情像是在思考,又像是受到什么啟發(fā),總是融入不了我們酌酒的節(jié)奏,他合伙人說他這樣恍惚著好幾天了。
我們滿上一杯問他,今天是否公司有什么新戰(zhàn)略在萌芽,他卻緊皺眉頭手握拳頭自言自語道:“絕不能讓我的競爭對手聽到這堂課!”
幾番質(zhì)問之下,才從他被嚴重用腦過度的思考中挖出這幾句有意思的話:“沒有小生意,只有小人物。”“個人品牌是極度競爭下的權柄。”“只要你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他就無處不在。”
哦,丫想火。
但這很讓我們費解,這位寡言先生一概對于媒體毫不在乎,對于公關不屑一顧,對于網(wǎng)紅嗤之以鼻,是什么讓他突然想賣弄一下自己的風騷?
“周六我聽了小飯桌的課,那天上午的老師是一個胖子,講的實在太牛逼了,我聽了不少給創(chuàng)業(yè)者聽的課了,這堂課對我是最有用的。”我們都好奇,說說啊,講的什么?
隨后寡言先生給我們的手機AirDrop了當天的課程錄音,別說,寡言的人果然有心機。酒局次日清醒后,用一個早晨的時間聽完了課,我也恍然大悟才猛拍大腿。
這節(jié)課果然是誰聽了誰先上車,個人品牌關乎到如何定義自己,如何定義自己在行業(yè)中的位置。你先占領標簽,飽和攻擊,別人就很難闖入。甚至,你如果去主動定義別人,還可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特朗普在競選的時候就是通過給別人起外號的方式來定義競爭對手,讓別人無可還手之機。丫真乃做個人PR的一把好手。而萬千女性的馬爸爸,國民老公王思聰,首富王健林,也都是經(jīng)營自己個人品牌的模范,這個老師叫恒洋,專幫人做個人品牌,從這位個人品牌專家的口中,這些大佬的套路才在我腦海中慢慢清晰,甚至組成系統(tǒng),甚至我想拿來一試。
聽寡言先生說,課后的講臺被圍了里外三層,除了找這位“大佬背后的男人”要微信的,更多的是想讓他在自己背后推一把的。
哦,人人都想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