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01 共讀思考
共讀第5天老師還在精讀序言——我們現在在哪里?按慣例,我抽空讀完相關內容之后,手繪導圖一張,和老師的腦圖認真的進行比對。
? ? ? ? ? ? ? ? ? ? ? ? ? 一、我缺了什么?
1、準確抓取關鍵詞
2、嚴謹的框架
3、邏輯性的表達
4、與自我的聯結
? ? ? ? ? ? ? ? ? ? ? ? ? ? ? 二、為什么會缺?
以前總以為我只是不會思考,現在看來只不過是遮羞布而已,其實我連閱讀都不會。缺乏閱讀的基本功,抓取關鍵詞的能力,提取框架的能力,條理表達的能力、邏輯思維的能力。充其量只是應試教育下不折不扣的機器,機械的記憶,簡單的模仿,貧瘠的大腦注定無法生長深邃的智慧、獨到的觀點。
? ? ? ? ? ? ? ? ? ? ? ? ? 三、怎么辦?
老師說學習是一個曠日持久的過程,像老師這樣的牛人尚且用了七年之久才達到今天的境界,而我一個沒有慧根、缺乏天賦的凡夫俗子,想一夜蛻變嗎?絕無可能!
目前行動計劃
1、跟著永澄老師持續的共讀、學習,掌握老師開發的解釋系統-決策系統-假設系統-反思系統,慢慢來,持續做。與結果相比,更重要的是持續努力的過程。
2、目前正是考試季,作為一名老師,期末是最忙碌的時候,監考、改卷、其他工作一大堆,除了永澄老師的共讀,還報了拆書幫的課程,還要一個月才結束。所以,不得不重新調整完成任務的優先級。第一是工作,完成改卷任務、項目申請的任務,第二是快思慢想的共讀活動,盡可能保證按時認真聽課,一周至少完成2篇作品。另外一門課程盡可能最低標準完成。
3、暑假期間7月下旬必須回老家陪伴病人,不知道沒有網絡,我的流量能否撐起共讀課程?不管怎么樣,手寫、學習其他同學的筆記,我也要跟上大家的節奏,不落下一堂課!
? ? ? ? ? ? ? ? ? ? ? ? ? ? 02 共讀啟示
1、問題置換的背后
老師講到直覺捷徑的精髓:當面對困難問題的時候,我們經常回答比較容易的問題,而不是回答真正的問題,通常沒有注意到這樣的問題轉換。您中招了嗎?回想自己,很多時候面對棘手的問題,不是理性的拆解問題——降維,而是轉移視聽,企圖回避真正的問題。在課堂上,發現很多學生也存在這樣的現象。可能原因是認知負載超載后,大腦啟動吝嗇模式,能耗最小的反應模式匆促回應當下的困境,讓緊張的認知得以緩解。那么之后的之后呢?水來土掩,兵來將擋嗎?繼續使用可利用性的捷徑嗎?理性做法是覺察問題置換后的原因,針對原因,通過刻意練習,修正有偏差的模式,從而習得專家正確直覺模式。
2、如何有效閱讀
作為一個入職4.5年的新手老師,永澄老師的閱讀示范無疑是武林秘籍,靈丹妙藥,幫我解決困擾很久的諸多問題。比如入職以來,斷斷續續教授了很多門課程,即便是講過的課程,重新講授時頭腦中依然缺乏清晰的認知地圖;其次,講課深度、層次、邏輯性較差。
原因:基本是走馬觀花的閱讀,缺乏深層次的洞察與思考,知識存量用完之后,增量又沒及時補上,不僅教學效果差強人意,人也變得忙碌、焦躁。
行動:利用暑假空閑的時間,用分析閱讀的方法精心準備下學期的課程,提高對課程理解的深度與高度。
3、學會更理性的決策,與熱劇、娛樂八卦拜拜!
老師說三生三世種桃花,我笑噴了,想想今年年初追劇的日子,也給自己跪了。后來工作實在太忙、不得不戒掉了電視,最近又開始蠢蠢欲動,想看楚喬轉,并且還看了幾集,面壁去!每當想要打開電視,放飛自我的時候,就想起老師的箴言—多做高概率的事件,默默的克制沖動,乖乖去做該做的事情。老師恨鐵不成鋼、睿智、自律、博學、柔軟、可愛的樣子,秒變鐵桿迷妹。遇到永澄老師,我才真正找到了超越、蛻變的基點,感恩,感謝!
4、學會矯正不良的認知風格。
每個人的認知風格不同,有人偏整體型的風格,學習只求一知半解,不愛細追究,知識博學但不扎實。有人是偏細節型風格,知識面不廣,但精細、有深度。有人兩者兼而與之,兼具兩者的優點。我屬于典型整體性風格,粗枝大葉,缺乏對細節的捕捉與研究。老師的示范讓我清晰看到如何在整體——細節——整體之間不停的折返,既有對整體框架提綱挈領的把握,也有對關鍵知識的探究與理解,博中有精,重點突出,立體構建知識網絡。
行動:在知識阻塞的地方有意識慢下來,慢就是快,不要用自以為是的懂來欺騙自己,扎實練習閱讀基本功,尤其是關鍵詞的抓取、邏輯的梳理,先做到高質量的輸入。
5、學習如何建構解釋系統
通過這5次作業,我有一個特別深的感受。完成作業大框架一直比較清晰,但是每當開始具體闡述時,解釋系統、判斷系統基本缺席,完全不知道從何說起。看大家抽絲剝繭的分析,精準、深邃的表達,膜拜的五體投地。我的解釋系統、判斷系統、模型調用基本是零,如何提升呢,暫時沒想到詳細的學習路徑,先從學習永澄老師的文章開始,持續跟著老師學習,也許會找到心中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