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打下“CD”兩個字母的時候,電腦聯想字是“成都”和“常德”。
現在我還住在成都,他住在常德。
追隨著他來到這里的時候,覺得成都是一座古樸的城市,古樸的口音,就算是現代化不斷加快,也可以從成都人的一言一行中尋到詩意。
而常德是一座于我而言很特別的城市,有句詩說“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雖然不知道常德和成都是不是有什么河連著,但常德就是我的“長江頭”。
曖昧的故事吸引目光,不過太可惜,想起來實在沒什么曖昧。一個人,一座城,本該發生一些什么。但是成都、常德,于我只是一種浪漫的幻想。
說起成都,就繞不開熊貓。世界上還有哪里會有這種憨憨傻傻的動物,男女老少沒有不喜歡的。好笑的是,動物園里面大多是大人帶著小孩子,有熊貓的地方,都是女朋友領著男朋友。想一想就浪漫。
老茶館也是人情味,每一張桌子竹凳,都是見證了歲月的變遷,一個小孩子繞著竹椅玩耍,四五十年之后,還是同一個人同一張竹椅,時間是靜止的,在成都,有一些味道是只有成都人才能體會的,刻在骨子里的閑適的節奏鮮明的古樸的味道。
仿佛是宿命的,這里的人知道自己會做些什么,知道自己會經歷的苦難會過去,還是會使出所有力氣去對抗,去哭泣,日子是一日日過去的,走在府南河邊上的人們,都是在奔赴下一個目的地的路上,或是不安,或是喜悅,大家都是坦坦蕩蕩等著日子過去的。河水總是會流過去的,你流你的,就那么篤定的慢慢流過去就好。
常德也是一樣。看沈從文的文章的時候時常想,常德是一座濕潤的城市,水霧繚繞式的溫柔。有漁船河岸停靠處的吆喝,樸實的人們。日子一日日的過去,大家就那么好好的一日日的安心的過去,有的人老去,又會有人出生。
那時候喜歡一個音樂系的研究生,他說成都很符合他的喜好。我就問他,你的喜好是什么樣的。他說,就像桃花源,成都和常德很像。
于是默默計劃了很久去常德的事情,到最后他離開成都,去了常德,我的計劃還是沒有實施。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性格吧,成都或許是溫潤公子,有時是市井小民,每一個成都男人都有一部分成都的性格。
但是常德是怎樣的呢,或許也是溫柔的吧,像他一樣。
過了這么久,我已經習慣成都的生活。習慣了獨自一個人生活。
成都如同第二故鄉。氣候宜人,物產豐富,很適合生活,很適合養老。適合年輕人養老。很舒適,朝氣蓬勃的,但是感覺不到躁亂,年輕人似乎被這里的空氣感染而淡然。這是一座適合年輕人的城市。
帶著川音的大娘叫你的時候,多半是帶著善意的,她們對出門在外的人格外關心格外寬容。最好奇的會是你家鄉的吃食,你家鄉的風俗習慣,還有就是你的終身大事。成都的大街小巷里的笑容市井的大娘,有一顆最古樸和最善解人意的心。
因此我不愿離開成都,我本來向往的是一個人,到最后只留下這一座城,一座不會離開的城。
我常常想如果我離開了會是怎樣。常德,還是我的旅行夢想,有機會是一定要去的。但是他已經不是我的夢想了。
一座城守在那里,一個人飄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