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撕吧,給孩子的。”每個生長在東北的孩子,都是聽這句話長大的。小時候每年春節(jié),都會看到大人們上演一出拉拉扯扯的大戲。明明是嶄新平整的一張紙幣,被幾個大人你塞給我,我再塞給你,硬生生揉成一團皺巴巴的演算紙,才交到自己手上。
從記事起到高中,收到的小票票面值在變大,但即使是和紅色的毛爺爺確認(rèn)過眼神,也始終不能幫它擺脫被蹂躪的厄運。
爸媽總說,過年只有小孩子最占便宜,而大人們,要張羅著制備年貨、串門送禮、掏壓歲錢,折騰人不說,腰包還癟了不少。而我最開心地就是,他們從來不以“先幫你攢著”這樣的話為說辭,沒收我的壓歲錢。每次過完年,我都儼然一個小富翁。
東北的春節(jié),還要數(shù)年三十兒最熱鬧。孩子們在除夕早上起床時就換好了新衣服,穿上紅襪子“踩小人”,開始迎接美美的新年。
農(nóng)村的冬天吃兩頓飯,吃過簡單的早餐后,孩子們?nèi)ゼ议T口放鞭炮玩,炸的經(jīng)過的老母雞跳的老高,家里的狗聽到炮仗聲,也“汪汪汪”地叫個不停。大人們嫌我們太吵,開門喊道:“躲遠(yuǎn)點玩,別在門口晃蕩!”于是便接著為下午的團圓飯忙活了。
農(nóng)村的家庭,需要冷藏的年貨都是放在倉房的缸里,要早早地拿出來解凍。約摸著到了中午,燉菜就陸續(xù)開始下鍋了。
整桌菜全部做好大概是四、五點鐘,八個菜是最少的,人多的家里會有十個、十二個,東北人講究好事成雙,一定是雙數(shù),大魚大肉必不可少,東北話叫“硬菜”。
餃子在東北人眼中的地位,是所有飯食中排名數(shù)一數(shù)二的,隔三差五來一頓,逢年過節(jié)更是少不了。吃過豐盛的晚餐之后,女人們開始和面、剁餃子餡,年三十的餃子多以芹菜、韭菜餡為主,不吃酸菜,這“酸”寓意不好。
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開始的時候,全家老少圖個喜慶,都會參與到包餃子中來,簾子上擺著東倒西歪的餃子,出自家庭中各個成員之手,小孩子不會包,大人會直接從面坨上扯下一小塊面,拿去過家家。再大一點的,也會一起按餃子記子(記子:搟餃子皮的那塊面)。小手心一按,就成了一個,看小孩子臉上得意洋洋的表情,就知道他們有多驕傲自己的“廚藝”了。
我家的餃子11點多上桌,出鍋前放鞭炮,飯桌上,老人們會感嘆,這春晚一年不如一年有意思,也確實,隨著爺爺奶奶那輩人喜歡的老藝術(shù)家們,陸續(xù)離開春晚舞臺,他們也難免覺得不適應(yīng)。
半夜吃餃子是東北年三十的壓軸大戲,過了午夜12點之后,屋子外面的鞭炮聲也漸漸停了,小村莊慢慢恢復(fù)了原本屬于它的安靜祥和,而忙活了一天的大人孩子們,也微笑著進入了夢鄉(xiāng)。
算上今年春節(jié),也有五年沒回黑龍江老家過年了,廣州的朋友經(jīng)常會問些關(guān)于東北很好笑的問題,比如“雪糕真的是放在地上賣的嗎?”、“常溫的啤酒真的比冷藏的還要冷嗎?”……每到這時,我都會裝作科普大師,訴說著家鄉(xiāng)的風(fēng)土人情和過年時的差異。“不只雪糕放在地上賣,還有凍梨、凍柿子。”
又一年新春將至,把兒時的年味兒寄于文字,藏在心中。
#羽西X簡書 紅蘊新生#。
活動傳送門:http://www.lxweimin.com/p/ee05f7eff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