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目荒涼,心中有光
有一段時間,美國總是指責我國操縱人民幣匯率。匯率這個東西,難得真的是能隨意掌控的嗎?
1.國際資源供求關系
顧名思義,匯率是不同國家之間貨幣的比價。匯率的確定最重要、最根本性的一點,是國與國之間資源的供給和需求。說白了,是每一個人對外國貨物的需求,以及他們能向外國人提供貨物的供給共同決定的。
加入WTO后,人民幣逐漸升值,這個過程不是美國政府逼迫的,也不是中國政府妥協了。加入國際貿易的大潮后,成為世界的制造工廠,生產的產品質優價廉,這時候外國人對中國資源的需求就在穩步上漲。他們愿意以他們手上持有的外幣,換取那些在中國國內用人民幣標價的資源。而由于他們的需求增加,當他們以手上的外幣換取人民幣的時候,他們少換得一點人民幣也愿意,這就是人民幣的升值。這是根據每一個人真切地對外國貨物的需求而決定的,或者更準確地說,是根據他們兌換的實際行動決定的。
2.貨幣發行量
當其他情況不變的時候,如果一個國家不斷地增發自己國家的貨幣,這種貨幣和其他外幣的匯率就會下降,就會貶值。
3.外匯管制
一個國家的匯率如果保持穩定,這對國際貿易而言是有好處的。有時候一些國家的政府就會強令,通過行政的手段,去控制他們國家貨幣匯率的變化。
這三個因素之間存在沖突,這就是匯率的著名的“不可能三角定律”。國際資源供求關系要想發揮作用,這就需要資本可以自由流動。外匯管制會帶來匯率的穩定。調整貨幣發行量,也會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但,自古好事難三全,外匯自由流動、穩定的匯率和貨幣發行量的自主權,這三者任何政府只能任意選擇兩個,而不能三者兼有。比如,香港放棄了印鈔權,港幣緊盯美元,只是美元的代幣。但大國要保證印鈔權,只能犧牲外匯自由或穩定的匯率了。
哎,作為一個西北荒野施工隊的工人,匯率高低貌似和我沒有一點直接關聯,只當是滿足一下好奇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