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90%的閱讀時間都獻給朋友圈的時代。我們圍觀著朋友動態,追著新聞,玩著Html5小游戲,時間就過去了。
稍有上進之心的人都會覺得,太多時間被浪費了。他們悔恨得想剁手,努力把目光從手機上移開,他們覺得這樣的淺閱讀正讓自己日益淺薄,所以開始推崇閱讀。
他們或分享媒體評選的2014十大好書;或轉發題為“閱讀讓人靈魂高貴”的圖文并茂文章;或Po上一段文藝滿溢的文字,再配上多張圖片,圖片里必然包含打開的精裝書頁,咖啡,背景虛化的植物,還有一張若即若離的自拍照。
借著這些行為,他們期待靈魂得以升華,憑借閱讀的行為藝術,來拉高逼格一公分。我卻覺得,只有不讀書的人,才會覺得閱讀是一件高貴的事,他們把讀書當作拯救庸常的利器,但這只是一種幻象。
為什么要閱讀呢?一個很流行的答案是“閱讀有無用之用”,這般繞彎子的話讓人打不起精神。中國人一向缺少追求精確的傳統,所以有“道可道,非常道”,有玄學和丹藥,有綿綿不絕的偶像崇拜。
在我看來,閱讀的目的可分為四種:為娛樂,為信息,為增見識,為求熏陶。
故事會,知音之類,便是娛樂,和好聲音,美劇,做白日夢沒有任何區別,這并非鄙視這些愛好,因為人人都有娛樂的需要。只是,別以為捧著本印刷物瀏覽,就能走在奔向精神世界的康莊大道上了。
讀研究報告,統計年鑒之類,則是很明確的信息需求,這和用百度谷歌進行資料搜索,沒有任何區別,因為互聯網信息正爆炸式增長,且網絡信息有鏈接而能相互勾連,所以這一類閱讀行為從效果進行評估已極為落后了。
為增見識而閱讀,是一種求進的手段,目的或求財,或求事功,或求擴大自我疆界,讓大腦和古往今來偉大靈魂更近一步,這不是凡人愛做之事,但也談不上有多高貴,把這類閱讀的動機歸納為“對自我有要求”可能更恰當一些。
為求熏陶而讀,是因為作為個體,我們在一生中能經歷的云和山水,能見過的人與故事與這大千世界相比實在太少,所以懷有不甘之心,想體驗更多幽微的情感,想在書頁中尋求日常生活得不到的溫暖和慰藉,想豐富談資和內心。這也談不上高貴,可算作一種積極的愛好,和游泳,畫畫,徒步旅行一樣,是一種拓展人生有限性的方式。
仔細分析之后,你就會明白閱讀是一件平常之事。世界上有很多杰出之人熱愛閱讀,譬如索羅斯,芒格,馬斯克,也有很多人從現實中學得智慧并取得成就。兩者并無高下之分。它們是通向頂峰的不同小徑,每個人根據自我秉性,基因,環境,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向上進發,終點都將歸于一處。
人們之所以熱衷轉發“閱讀讓靈魂高貴”之類的文章,只是因為自我認知與現實的不匹配。在他們的想象中,他們善待時間,有所作為,不斷取得新成就,體會到越來越多的生活之美,而在現實中,他們只不過是蹉跎光陰,站立在原地一動不動。他們在動動手指轉發文章的時候,生出一種幻覺,以為自己和那些攀登者是同路人,轉發之后,便與懶惰的自我達成和解了。
歸根到底,閱讀只是人類發明的千百萬種愛好之一,愛好許久,便會養成獨特氣質,有相同習慣的人可彼此聞道,氣味相投。沒必要拔高閱讀的意義,它只是人活于世,眾多有趣行為的一小部分。若想借著閱讀的架子,來裝出學富五車的門面,反倒顯出自己的狹小。練一副好身材、學會品酒,專研商業規律,他們和閱讀都別無二致,每個人若用心找尋,都能從點滴里發現生活的瑰麗非凡之處。
造福人類:
最近有司緊張,各種電子資源在網上越來越少,我把自己積累的近千本電子書放在百度網盤里,鏈接如下:http://pan.baidu.com/share/home?uk=4247225126&view=share#category/type=0 進入這個鏈接,就能自由下載啦。
為什么要在此時分享?
Remember, the brick walls are there for a reason. The brick walls are not there to keep us out. The brick walls are there to give us a chance to show how badly we want some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