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認識簡書,是在一年前的11月初,那時候剛上大學,和一個同學討論學歷和能力孰強孰弱,他便分享給我一篇簡書上的文章,那時的爭吵聲若隱若現,可,一年時間已經過去,我也認識簡書一年了。
我不是文藝青年,不擅長寫抒情文章,但是和簡書度過的這漫長歲月,我不吐不快。
一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它足以讓你豐富自己,豐滿自己,也足以讓你頹廢,墮落。
大一,差不多是我最迷茫的時期,高考結束,很多人的人生仿佛走到了盡頭,但我知道自己的征途才剛剛開始。
我記得很清楚,那年暑假,高考結束,我抱著仰慕已久的《平凡的世界》啃了很久,也想了很久,我明白,這世界上本就有超越不了的界限,就像孫少安和田潤葉永遠走不到一塊,不得不妥協,就像田曉霞必須要死,而孫少平不能反抗因為他沒有資格反抗。孫少安決定和潤葉結束的那天,也許他知道,也許他不知道,但他的人生才剛剛開始,也從此定了型,無法改變。田曉霞死了,在大雨滂沱的那天死去了,也許少平不能承受,也許他能承受,但那個等他的姑娘卻再也不會回來了。故事的結尾,少平走在陌生的街道上,忍受著面部傷疤帶來的心理刺痛,無動于衷地漫步前行,也行他知道,也許他不知道,他的人生才剛剛開始,也注定是平凡的一生,即使他想不平凡的活著,但,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平凡。
也是在這樣的影響下,我決定和她結束持續將近三年的故事。也許我曾經喜歡過她,她也喜歡過我,但那已經是曾經了,如果兩個人在一塊痛苦大于快樂,又何必繼續呢。所以我決定了,給自己一個開始,也給她一個開始。所以,在大學開學前幾天,我和她分手了。
那一瞬間,我才發現,原來這些年,雨一直在下。
我知道,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如果給青春貼上標簽,那一定是躁動,迷茫,幻想,羞澀。而青春又是最想表達自我,證明自我的時期,而我,就把我的迷茫寫在了簡書里。到如今,我也寫了大概7萬字,但是寫作水平有限,只收獲了幾十個關注,當然,那并不重要。
我的變化還是蠻大的。
一年前,我很想外出旅行,覺得人生應該有詩與遠方;一年前,我喜歡看小說,沉醉在主人公的情感歷程和奮斗之路;一年前,我還會看一看電視劇,打發一下時間;一年前,我還會幻想著會有一個姑娘,她會讓我的大學更難忘,更美好;一年前,我不喝酒不抽煙不熬夜...
現在,我越來越少外出旅行,因為非心靈觸動的旅行都是不值得的,書中的世界遠比現實要豐富多彩;現在,我喜歡看非虛構類書籍,而且閱讀速度很快,閱讀量很大,我更喜歡大腦被各種知識填充的感覺;現在,我不再看電視劇了,因為看電視劇是一種對時間的辜負,即使那部電視劇特別好;現在,我已不再幻想會有那么一個翩翩姑娘出現在我的世界,即使有,我也會本能的排斥了,我這種偏內向的悲觀主義者,就不適合談戀愛,感情這事兒,欲說還休,說不清道不明,我,還是保持距離吧,我不會說我的世界有我自己就足夠精彩,也不會說我這輩子都不會再談戀愛,但我很喜歡享受屬于我一個人的狂歡,心情不好不想讀書的時候,有人陪我,就一塊喝酒,沒人陪,我就去跑步,這就是我的生活方式,我可能已經愛上了孤獨,這也可能無藥可救;還有,現在,我經常喝酒,喝完酒還想抽煙,熬夜也已經習慣了...
青春注定是一條不歸路,但我感謝我遇見了簡書。我把我的大一給了簡書,我把我的迷茫寫在了簡書,感謝寫作陪我的這些日子,這一年,我成長了很多。
如今,我不再迷茫,不再浮躁,卻也已經不經常寫作了,但是我還會偶爾打開簡書看看自己喜歡的文章和喜歡的作者的新作,剛剛看到自己最喜歡的一位簡書作者“在下行之”的最后一篇文章,感謝簡書。
他結婚了,2年前和她在簡書相識相知,2年后的同一天,他們結婚了,我在此獻上祝福,愿白頭偕老~
一年時間,我走過的路,讀過的書,看過的電影,真心去相識的人,還有我自己,是我最大的財富。其實,從一個作家的角度來說,我自己就是我的作品,這也是我一直堅信的,把自己整理好,就好。不管一個作家需不需要有兩顆心,但一定要坦誠。這樣的話,我覺得我活得越來越坦蕩,越來越真實,越來越自我。這種感覺,挺好。
一年時間,我知道自己已經脫胎換骨,早已不是一年前的那個少年了。
一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對我來說,那就是漫長歲月,那就是我的青春。
也許我清楚,也許我裝糊涂,但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