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的先祖是秦朝名將李信,就是曾率軍擊敗燕太子丹,后來攻楚敗在項羽的爺爺項燕手上那位。李家自李信以來世代任仆射這一官職,傳習射箭,所以李家人個個都是神箭手。李信滅燕一戰成名,誰能想到壯志未酬,居然不久后就在楚國大敗,也可算是出師未捷身先死。李信如此,他的后世子孫李廣、李當戶(李陵的父親)、李椒(李陵的二叔)、李敢(李陵的小叔)、李陵無不如此,這一家人似乎被詛咒一般,都有著同樣的命運。
時耶?命耶?
李廣自漢文帝匈奴入蕭關始從軍,曾歷任漢中郎、隴西都尉、騎郎將、驍騎都尉、上谷太守、陵西太守、雁門太守、代郡太守、云中太守、未央宮禁衛軍長官、驍騎將軍、北平太守、郎中令等官職,自刎時六十多歲,與匈奴交戰四十多年,自漢文帝到漢武帝歷經三朝,大小七十余戰,翻遍史書可以發現文帝時匈奴犯邊有他,景帝七國之亂有他,武帝遠征匈奴還是有他,自始至終他一直都在大漢征伐的第一線,他不是一方大員,不是生死予奪的大帥,他只是一個純粹的士兵,哪里是火線他就會出現在哪里的士兵!這可能是因為他的桀驁不馴,不屑于攀炎附勢,又酷愛征戰導致的,最后的自刎雖然也有與衛青之間誤會的成分,但更多的是骨子里的驕傲導致的,寧折不彎是他們李家的基因。
李廣死時他的大兒子李當戶二兒子李椒已死,只剩最小的李敢。李當戶做過郎官,血氣方剛曾在漢武帝面前揍過人,死的時候也只有二十五歲左右。李椒做過代郡太守接的是他父親的班。李敢一直隨李廣征戰,史書有記載一次被匈奴包圍軍心不穩,李廣就讓他這個小兒子只帶幾十士兵沖擊匈奴上萬兵馬,李敢真去了還安然無恙的回來了!這就是李家,老子英雄兒好漢!李敢是因為父親自刎后與衛青理論,動怒出手傷了衛青,被霍去病從后背射殺,要知道李敢之勇武恐怕不在冠軍侯之下,冠軍侯雖名垂青史卻也有瑜不掩瑕之時!
李陵是李當戶的遺腹子,三個叔父一個爺爺皆中道崩殂,他扛下了李家的大旗,只是可惜的是他有他爺爺他父親他叔父們的勇武,但終究沒是沒能抗過李家的命運。在草原深處五千步卒對八萬精騎,傷敵萬余雖敗猶榮,但終究還是敗了還是降了。李陵的命運比他的爺爺比他的叔父們還要凄慘,他雖活了下來但家人卻被屠戮殆盡,多年以后漢匈和解,曾經兒時的好友霍光上官桀寫信讓他回歸故土他淚流滿面,可李家骨子里的驕傲如何能讓他毫無愧色地回到長安?
李家的骨血里充斥著驕傲,寧折不彎是他們的信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