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念城北
世稱“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生于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父親李格非常精通經史,長于散文,母親王氏也知書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紀便文采出眾。
其中有兩首詞編入了人教版初中教材,分別是《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位才華橫溢、敢愛敢恨、活出自我的女詞人。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人。所作詞風主要分兩部,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語言清麗。從小生活條件優越,18歲(1102年),與長她三歲的趙明誠結婚。婚后生活安定,所以當時詞作多寫閨閣之怨或是對出行丈夫的思念。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鬢斜簪,徒教郎比比看。”這是婚后的甜蜜寫照;“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是離別之情,相思之苦。時局動蕩,危難之際方顯品行,對于感情夫妻之情公元1125年,金國大舉南侵,導致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康王趙構于南京應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趙明誠任江寧知府。1129年2月,趙明誠的下屬王亦發生的叛亂,趙明誠心里懼怕,利用繩子從城墻上逃跑了。待下屬成功擊敗王亦,天亮時找趙明誠報告,才知道知府逃跑了。趙明誠攜妻子向江西逃亡,一路上兩人相對無語,氣氛十分尷尬。從此二人之間有了隔閡,趙明誠自覺羞愧,李清照是個剛烈的女子。行至烏江并寫了一首千古絕句——《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趙明誠的懦弱、自私、貪生怕死、毫無道義等行為,使這段美滿幸福的婚姻從此落幕。
南渡后,詞人的生活困頓。1129年丈夫于農歷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南京)。
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間,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 ,歷盡風濤之險。此詞中寫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詞人自己,都與這段真實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關。“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隱寓著對社會現實的不滿與失望,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當年與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飽受打擊,其寫作轉為對現實的憂患,因此后期經歷了國破家亡、暮年飄零后,感情基調轉為凄愴沉郁,如《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紹興二年(1132年),至杭州,再嫁張汝舟,婚姻并不幸福,數月后便離異。
李清照晚景頗為凄涼,無依無靠,無牽無掛,流徙飄泊,在江南悄然長眠。
李清照這一生,才華橫溢,敢愛敢恨,享受過世間最美好的相聚,也經歷過人世最苦痛的折磨。無論面對何種境況,都不受世俗羈絆,她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樣,活成了真正的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