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對于我們來說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我們享受著媽爸的保護,用著一雙好奇的眼睛打量著這個色彩斑斕的世界,但在你眼中的美好對于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來說卻是痛苦的源泉。
這是一個“被”整容27次男孩的故事。
《奇跡男孩》
《奇跡男孩》改編自全球暢銷小說《奇跡》,該書曾獲馬克·吐溫圖書獎,連續115周登頂《紐約時報》最佳中等年級兒童讀物,被翻譯成45種語言出版。
小說自2012年出版以來,不僅“連續超過135周高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也成為臺灣國中小學新生必讀讀物之一。
小說的作者R. J. Palacio曾說,這個故事的創作靈感來自于在冰淇淋店里偶遇的一個有面部創傷的小女孩。
那天,Palacio帶著兩個孩子去冰淇淋店,遇見一個面部受過傷的小女孩。年齡小的兒子在看見小姑娘的臉后直接哭了起來,而年紀稍大的一個,雖然克制,卻也表現出了向后躲的動作。
氣氛瞬間變得尷尬,小女孩的媽媽牽著小女孩友好并且溫和的說:“好了,我想我們也該走了”。
這件事讓Palacio觸動很深,并且在之后時常想起這個小女孩和她溫柔的母親。
于是,小男孩奧吉的故事由此誕生。
影片中的小男孩奧吉,由于先天的罕見疾病而存在嚴重的面部缺陷。
出生時,小奧吉被所有人認為“活不過三個月”,在經過27次手術后,他才能呼吸、說話、不依靠助聽器辨別聲音。
小奧吉幸運而又艱難地活了下來,但魔鬼般的面孔依舊很難被人所接受,只有帶著太空人頭盔才能稍微減少別人的“異樣眼光”。
他愛科學,愛打游戲,愛《星球大戰》,夢想成為宇航員。
十歲之前,小奧吉都在家庭的保護下長大。然而他的經歷,注定了他的不普通。
由于遺傳疾病,他在出生后接受了大大小小27次手術。這些手術不妨礙正常生活,但卻無法給他留下一張,和正常孩子一樣的臉。
為了保護“與眾不同”的奧吉,媽媽伊莎貝爾只能選擇“家庭教育”。
為此,媽媽放棄了事業和正在攻讀的碩士學位,長期擔任奧吉的全職專屬老師。
但在家上學,終究不是長久之計。隨著小奧吉的長大,深愛他的父母知道,他不能永遠活在頭盔之下。奧吉終究是需要融入到集體中去擁有朋友的。
在奧吉10歲這年,媽媽在和爸爸內特商量后,決定把他送去學校,給他正常的學校教育。
這也就意味著,奧吉將離開父母和家庭的庇護,帶著不尋常的外表,走進一個從未接觸過的陌生世界。
學校里的孩子們對初來乍到的奧吉避之不及,視其為洪水猛獸。
他們會在背地里討論他,諷刺他。
甚至當眾嘲笑他:“我從來沒見過這么丑的臉”。
小奧吉努力嘗試著融入校園生活,想證明自己和大家并沒有什么不同。
可是飽受躲避和嘲笑的時候,也會忍不住豎起自己小小的刺,“你不用假好心”。
他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自我保護”。
在奧吉試著與外界接觸的這個過程里,他會有父母的溫馨陪伴與呵護,有姐姐的鼓勵與支持,他還會認識新的玩伴與朋友,要逐漸學會與同學老師打交道。
也是在這個過程里,師長的關愛,一些孩子的調皮甚至是欺凌,另一些孩子的同情與友善,都得到了十分生動細膩的刻畫。
我們能夠對奧吉尷尬的處境感同身受,能夠理解他的痛苦與孤獨,但同時又會為他身邊的這些關愛而感到溫暖。
而在奧吉得到身邊家人和朋友關愛的同時,他也在向對方反哺令人暖心的正能量。
他讓姐姐感覺不再孤單,讓好朋友杰克意識到自己的虛偽繼而激發出他本性的善良,還讓更多原本排斥他的同學,逐漸都尊重并理解他。用自己的智慧與勇氣而不是同情,真正融入了學校的大家庭。
某種意義上來說,奧吉的不幸恰恰是他幸運的地方,因為天生的殘缺,卻贏得了更多的關愛。他的每一個微小進步,也都會得到成倍的鼓勵與贊美。
但那些沒那么令人“矚目”的普通孩子,可能就得默默面對自己的困擾與麻煩。
如果沒有父母與師長的關心與疏導,就可能走向歧途。
這才是這部主打孩子的電影厲害的地方。它說的不止是關愛與治愈,更想說的是——成長。
在成長的過程中,每一個孩子都需要大人的關心與愛護,但同時也更需要自己的善良、包容、理智與耐心。
最終帶你走出困境的,永遠是你自己。
讓你真正長大的,也是你自己。
沒有什么比來自家人的信任和愛護更讓人懷抱勇氣。
記得有這樣一個片段,小奧吉的姐姐鼓勵他:“你是整個學校最強的學生,展示給他們看”。
在上天降臨的災難中,小奧吉擁有深愛著他的家人,他是幸福的。來自家庭的愛將奧吉的性格塑造的很好,溫暖幽默并且自信。
“你有沒有想過去整容呢”?
奧吉:“整過了,我可是拼了命才讓自己這么帥”。
一個十歲的孩子,要有多么赤誠的心,才能在歷經坎坷后說出這樣云淡風輕的調侃。
善良是會傳染的。這不僅是奧吉一個人的奇跡故事,也是由他引起的一群人的成長與蛻變。
生活屬于每個人,愿你懷著感激的心對待身邊出現的一切。
這個世界充滿善意,而你需要的只是去發現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