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文字誕生,寫作這項事業(yè)便發(fā)展起來。石頭、竹簡、紙張,人們在各種材質(zhì)上書寫;漢字、英語、阿拉伯語,人們用各種文字書寫。人類的歷史、智慧,或者說整個人類的文明都靠著寫作傳承了下來。這是一項古老而偉大的事業(yè)。
在以前,寫作可是上層社會才有的技能,普通人都不識字,只有文人墨客、達官貴族才有資格舞文弄墨。能寫的一手好文章,你就是文曲星下凡,你就是祖上積德,你就能飛黃騰達。這是一項光耀門楣的事業(yè)。
到現(xiàn)在,寫作這項技能普及了,也貶值了。幾乎沒有人不識字,每個人都至少受過基本教育,會寫作的人多如繁星。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達,微博、微信、今日頭條的興起,每個人都有了表達的空間,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媒體。寫作,只是個技能了。
有人說寫作要消失了,現(xiàn)在人們更喜歡圖像、視頻、音頻,文字被人們厭倦了。
有人說寫作者的飯碗要沒了,人工智能都能大批量地生產(chǎn)新聞了,以后誰還雇傭?qū)懽鞯娜恕?/p>
我說,人類文明不滅,寫作就會永生。
沒有什么表達方式比文字的信息傳達效率更高。一個幾百字的小故事,你要用多少圖像來表達呢,拍成視頻你要花多少時間金錢呢;你讀一段文字用了多少時間,聽音頻又要花多少時間,況且你還要把聽到的信息轉(zhuǎn)換成文字再去理解。所以你看,你每天翻看著手機,看著今日頭條、門戶網(wǎng)站,看新聞、看八卦,文字始終是最主流的方式。
人們天然地會喜歡圖像、聲音,我們生活在這個多彩的世界,我們的眼睛幾億個感光細胞,我們聆聽著整個世界,各種色彩、聲音都讓我們愉悅,可文字白紙黑字太單調(diào)。人們需要放松,需要多彩的生活,需要娛樂,所以你看,那些圖像、那些視頻、音頻,其實大多數(shù)都是娛樂性信息,供人們在閑暇時分放松身心。但是當人們需要快速獲得資訊、知識等重要信息時,文字必然是首選。
人工智能就可以取代人類嗎?別扯了。人工智能是怎么寫文章的,它是根據(jù)程式大量地閱讀人類的文章,分析文章結(jié)構(gòu)、表達方式、語言技巧,然后模仿著寫出文章。所以文章的好壞取決于科學(xué)家所編寫的程式,程式對人類創(chuàng)作過程模擬得越精細,人工智能寫出的文章會越好。但是你以為人的創(chuàng)作很容易模仿嗎?寫作時絞盡腦汁的感覺,那些突然迸發(fā)出的想法,那些犀利有趣的觀點,那些精彩的論證思辨,那些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從哪里出來的智慧,人工智能可以精確模擬嗎?我想還是任重而道遠吧。
人工智能確實會取代一部分人的工作,那些一心為了賺錢粗制濫造的人,那些他人文章的搬運工,他們會被取代。他們做了人工智能要做的工作,而且人工智能做的遠比他們要好。我們需要把人工智能作為對手,它們被制造出來就是為了取代人類的一部分工作,人類的大腦是神作之物,應(yīng)該用來做更偉大的工作,而那些重復(fù)性的、沒有創(chuàng)造力的工作交給人工智能去做。這是一次再分工,我們需要趕緊升級自己才行。
所以,真正愛寫作的人們,如果你只是喜歡表達,享受寫作的愉悅,請你繼續(xù)享受他;如果你是想把寫作當做一項事業(yè),那么請你敬畏他。更大量的閱讀,收集更多的素材,更精細的整理,更深度的思考,更用心的寫作。幾小時的構(gòu)思可能最后產(chǎn)出百十來字,但是這些都是你思考的精華,有些人一輩子的智慧可能也就百十來字。寫作會不斷提煉你的智慧,倒逼你不斷成長,這就是寫作的作用:
不一定讓你飛黃騰達,但絕對讓你脫胎換骨。
文明不滅,寫作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