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世界很精彩,窗內(nèi)的世界很無奈”。我循著時間斷層的日記本找到了那個青春期的自己,她那么弱小,既脆弱又敏感,注定要比同齡人少些天真爛漫。我看著看著,竟出了神。
看著昔日記錄的點點滴滴,記憶的閘門被打開,跨越12年的回憶猶如泉水般涌來。其實從小就愛寫日記,大概是11歲時就進入了寄宿學校,獨立生活開始得早,年少的煩惱不與人說,于是日記本成了最好的傾訴對象。從小到大累積起來的日記本已經(jīng)記不清有多厚了,只記得為了躲避爸媽偷看日記,窺探到一個少女的內(nèi)心世界,于是將一本本日記本隨身攜帶,而好些日記本卻在多次輾轉后連自己也不知道了下落。
關于青春的記憶變得很碎片化,現(xiàn)在想來要是這些日記本現(xiàn)在還全部留在身邊該多好啊!我多想通過各階段的日記去完整地看看過去的自己,如果她難過了就去抱抱,如果她開心就和她一起笑,如果她落單了就陪她說說話,告訴她,謝謝你留下的文字,讓長大后的自己多了很多回憶,很完整很珍貴。
工作后的自己,斷斷續(xù)續(xù)地也寫日記,而處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外界誘惑頗多,拿筆寫日志的時間一次比一次少,一次比一次短,靈感經(jīng)常來光顧,卻因為拖延癥一次又一次壓制釋放,直到最后靈感遠走他鄉(xiāng)。尤其在去年,幾乎停止了寫字。所有本該用來動筆寫字的時間都用來刷微博刷微信,一年過去,毫無成長,反而多了戾氣。
我很討厭這樣的自己,決心改變,因此在2016年伊始之際,new year resolution之一便是繼續(xù)保持寫日記的習慣,在APP Store搜索到一個電子日記本軟件,繼續(xù)開始記錄生活點滴。無論是在地鐵上還是飯店排隊時,一有靈感,立馬就記下來。2016年年底我將一整年的日記導出一看,竟也寫了近25萬字,或感悟,或吐槽,這些文字記錄了我最真實的生活,也是很好的感情寄托。
?
個人記錄成長的方式是不同的。有些是照片,有些是日記本。照片是永恒的,而文字是流動的。我不愛拍照,鏡頭面前極其不自信,所以日記本成了我最好的閨蜜。我始終覺得日記本是只屬于自己個人的私人物品,沒有人可以參與進來。而照片就不同,照片可能會有很多其他人。我只想記錄下當下的自己,偶有朋友的影子,但那些都是從我自己的視角去看的,只屬于自己的完整記憶。
因為寫日記的習慣,我開始變得平和,也不再向祥林嫂一樣一件苦惱的事情絮絮叨叨向不同的人轉述數(shù)次,而是更愿意和自己的日記本說,有時候寫著寫著,茅塞頓開,也就不再糾纏于小情緒。年少的時候,我的腦袋也曾是別人思想的跑馬場,這么多年來的學習、書寫、感悟和總結,慢慢建立了自己的生活對抗體系,而今完全能獨自消化掉各種情緒。
2017年的new year resolution便是我決心經(jīng)營自己的公眾號,源于在微博上看到一段話:”以后的墓碑上都刻二維碼了。什么生卒年月,一生事跡,墓志銘,掃完二維碼全都出來了。“這倒是蠻新鮮的體驗,往遠了說,我的子孫后代通過掃一掃二維碼就能了解我的過往;往近了說,每年年底再去翻看這一年的文字,驚嘆一聲,原來不知不覺我已經(jīng)走了那么遠的路。
我特別喜歡公眾號打開頁面時的那句話"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多年后再回頭看看自己曾經(jīng)寫下的文字,不管當時的情緒如何,那種記錄日后成了我的寶藏,我不否認不堪的過往,我正視它,接納它。同時也一定會感謝用心記錄的自己,這些文字是照片所無法替代的。
?
郭敬明曾說過,和文字沾邊的孩子都不會太快樂。曾經(jīng)我深信不疑,年少的我總是無端地陷入莫名的抑郁之中無法自拔。在大把大把可以肆意揮霍的青春里,我多愁善感,那些心底的苦楚不與人分享,卻悉數(shù)躺在了日記本里。
在那敏感而又無望的一無所有的青春里,正是那些無病呻吟的文字拯救了當時的我。而今我重新透過以前留下的文字,后怕地發(fā)現(xiàn)其實高中時的自己有輕度抑郁癥狀,只是當時不自知,而老師家長也只是覺得學業(yè)壓力大,學生呈現(xiàn)不同程度的叛逆也實屬正常。如此說來,文字也拯救了我 。
我想起大一學校開設心理課,在和心理老師交談的過程中,我了解到心理治療其中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寫日記——跟自己對話。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有一個內(nèi)在小孩,當內(nèi)在小孩和外在大人成長存在時差時,痛苦糾結就會蜂擁而至。這時候心理咨詢師會建議患者以大人的角色給內(nèi)在小孩寫信,告訴她外在大人有耐心陪著她一起成長,通過不間斷地自我對話,讓內(nèi)在小孩成長起來。
我曾是內(nèi)在無比慌張的人,時常抑郁,時常悲觀,于是我不停地給內(nèi)在小孩寫信,親測有效。隨著和內(nèi)在小孩對話越來越多,我能感覺到內(nèi)在小孩一天天成長,隨即而來的就是內(nèi)在的踏實感和充盈感。我愛上了心理學,大量地拜讀心理書籍,從此走上了自愈和自我探索之路。
?
我發(fā)現(xiàn)每天不自省一下,不和自己說說話,不留下一些文字,我就感覺渾身難受。懷揣著對美好生活的期冀,每天早上醒來,我總有新的感悟,一閃而過的想法, 噴涌而出的靈感,我趕緊記在了紙上,生怕它就那么調(diào)皮地溜走了。
文字對我來說是一種信仰,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得以梳理自己的生活,通過反思總結,讓焦慮不安的心慢慢平靜下來,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同時我也認為文字是可以打敗時間的,那些曾經(jīng)耿耿于懷的過往,再回首已是風輕云淡。那些想不通悟不透的道理,突然在某日就豁然開朗了。所以現(xiàn)在的我,對于暫時想不明白的問題就記錄下來,也是篤信日后某一天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在靜止的文字中獲得對生活的鮮活體驗和了解,我想文字帶給我最大的收獲是內(nèi)心的沉靜,還有那份寵辱不驚的閑凈,在因為沒有人陪伴的時光不再肆意揮霍,而是用來讀一本自己喜歡的書,記錄下歡喜的文字,它們填補了我那無處安放的焦慮和恐慌。
文字記錄既是確認自己一步步走來的足跡,也是發(fā)掘自己每個階段的心跡,既是梳理自己也是激勵自己。這一路上若是有幸遇到同路人,便也不虛此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