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周五晚上跟小伙伴吃火鍋,聊起來她之前在朋友圈發起的一波熱聊話題“人是為自己而活嗎”,大家熱鬧的評論中也是各有亮點。聊了很多之后,忽然發現其實很多時候,人們忙于扮演生活中的各種角色,往往會忽略這個跟你如影隨形的自我的存在。
? ? ? 日子一天天過去,我們每天起床、上班、吃飯、睡覺……帶著自己的角色,自己的經歷,自己的圈子穿行在不同的社會軌道。盡管知道明天是無法預知的,但我們都明白此刻自己的角色、自己的軌道,日復一日,形成自己日常生活清晰的輪廓。
? ? ? 很久以前讀過一本講西方哲學的書,名字已經忘記了,書里提到自我意識是將自己作為一個對象來審視,像看待他人一樣看待自己。所以“自我意識”并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而恰恰相反是以自我為對象的理性。借用法國作家辛涅科爾的話說“對于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對于我自己,我就是一切”。有了這個自己,才有了扮演社會角色的基礎。愛這個自己、修煉好這個自己,才有了去照顧家人、關愛別人的前提。
? ? ? 成年人的世界里,我們為了生計努力,為了給父母一個安享的晚年;為了給愛人一份責任的分擔;為了給孩子一個無憂的生活。這一切的根本,終究還是在于一種自我建設和提升,為了更好的肩負起社會角色帶給你的責任的自我修養!
? ? ? 什么才是自我意識的覺醒,周國平的書里說有三個主要標志:有堅定的價值觀,知道自己的人生中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有清楚的自我認識,知道自己的能力之所在;有強大的精神性自我,知道自己靈魂的自由。作為蕓蕓眾生里的我們,修煉到這樣的境界絕非易事。人而為人自帶的社會屬性總免不了有一些無力吐槽的無奈。
? ? ? 熟悉的小伙伴們總說我有強烈的自我意識,想想好像也有點道理。這不得不感謝家里兩位大佬從小對我自我意識的影響和一直以來的放養政策。很多時候會覺得身體里有兩個我,一個躁動到想去嘗試和體驗所有的未知,一個安靜到寧愿一個下午靜靜窩在無人打擾的小角落。能在家里穿著小熊睡衣扎著朝天辮,循環播放GAI大熱的嘻哈調調研墨寫小楷,有時候連自己都覺得是不是人格分裂。哪怕是跟人打架到頭破血流去醫院縫針,聶老師和牛老師也從來沒擔心過我會變成街頭小太妹,現在想想他倆真是迷之自信。叛逆的年齡里,翹過課、打過架、沉迷過打游戲;讀大學的時間里,當過飯店服務員、去過自閉癥學校做義工、進過山區當老師,拿著學生證逛了許多許多地方……家里兩位大佬在我最美好的時光里給了我最大的自由,讓我學會了任何時候都要知道,什么才是你最想要最值得你付出的。
? ? ? 每個人都不能脫離社會而自己生活,我們也不能一勞永逸的做真實的自己,宣揚極端的個人主義。倘若我們的生活中能存在一些僅僅屬于我們自己的天地,那就是一種成為你自己的真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