琪琪剛出生那會兒,孫云曉老師的《拯救男孩》還是新書。紙質書籍拿到手中,真心佩服這位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對系統理論研究的詳實,表格、往年數據真心讓人看不下去。
我能理解那會的心境是對于養育孩子這個復雜體系還沒有深刻的認識和體會,8年過后,再看這本書痛徹心扉、共鳴不斷。再閱讀澳大利亞著名家庭問題專家史蒂夫·比達爾夫的《養育男孩》之后,心情更是五味雜陳,感慨萬千。
直面男生女生差異
女孩小A,做事超級有條理。她從一年級開始,就學會了做計劃表。每天放學之后先寫作業后玩耍,先做最難的數學、語文,再做相對簡單的英語,做完一項打一個勾,期間不停頓不休息,完成所有任務只需要一小時,之后安排運動玩耍。
琪琪放學就喊餓,吃飽了就想玩,玩起來就忘記一切……
他發現作業多了,會絕望: “這得做到哪輩子去。發現做了作業少了,他會安排在第2天早上寫作業,說這都是小case。
我以為只有我兒子是老天派來考驗我耐力的債主,后來和其他媽媽聊天,才知道世界上幾乎所有男孩都是一個德行。
男孩似乎都缺乏點自我約束、延遲滿足。換句話說就是:開始玩游戲之前,缺那么點先做兩個小時作業的自制能力。
男孩能夠學會“自我約束”嗎?答案:起碼在他們小的時候,相當困難。為什么呢?因為男孩擁有典型的“逃跑思維”。
沒錯,我的兒子也是一個“逃跑專家”,如果我非讓他做不喜歡的事情,比如寫作業(尤其是不想寫的某些作業),他會想拉屎,然后在馬桶上蹲個一百年……總之,只要能逃脫你的控制,男孩的腦洞能比黑洞厲害一千倍!
養育男孩這本書中,他把男孩子的成長階段分為三段:0~6歲,6~13歲,14歲到成年。
男孩成長的三個時期
0~6歲被稱為溫柔歲月,在溫柔歲月里男孩和女孩的差別不是很大,但依然存在著差異。
女孩可以更好的感受撫摸,男孩對別人碰他的臉部卻很反感;
男孩長得很壯、很快,卻不愿與母親分開,男孩的分離焦慮要比女孩更加明顯。
需要強調的是一個男孩0~6歲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愛和呵護。
6~13歲男孩開始學做男人。
此時爸爸是孩子的榜樣和偶像。
在書中看到這樣一句嚴肅的話:抽空陪伴孩子,這是底線,父親們聽好了,這句話是全書中最重要的一句!
如果孩子在爸爸的生命中缺席,就會出現特別多的問題,比如自律性差,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別人的督促要求。自律性差,很容易養成成癮性,人格表現就是愛打游戲,抽煙等。
14歲左右,男孩子的睪丸激素會大幅增加,含量幾乎是以前的8倍,男孩兒就要向男人進軍了。
非常不幸的事情發生,一個男孩進入青春期之后,去逐漸質疑爸爸,知道爸爸也沒有那么厲害,好像也會犯錯做的事兒,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
解決這種沖突的很重要的一種做法,是向孩子展示怎樣去化解沖突,怎樣溝通。這個時候媽媽會起到重要的調和劑的作用,幫助孩子和父親之間形成良好的溝通橋梁。
智力和語言發展的特性
男孩子在智力方面的發育要比女孩子晚6~12個月。這也是為什么我們一般會建議男孩子晚上一年學的原因。
男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睪丸激素是一個重要的角色,所以男孩子特別喜歡組織和秩序,喜歡拜把子找兄弟。實際上這種組織和排序,會讓男人覺得安全。
在大腦結構上男孩和女孩的差別是:男孩大腦左右半球的聯系少于女孩。換句話講,女孩子是用整個大腦思考問題,而男孩子只有一側半球的一部分在思考。多數情況下我們會認為男孩子生來就對語言不敏感。
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
有男孩子的家庭,爸爸應該做的第1件事,是拿出時間陪孩子玩各種各樣男人的游戲和玩具。
爸爸和孩子之間去玩打人的游戲,打疼了也沒有關系,那個是學習的過程,他會知道疼的感覺。在打別人的時候就會有尺度,制定怎樣能夠不傷害對方,又好玩的開心規則。一個男孩在打斗時所學的東西遠遠超過想象。
爸爸應該做的第2件事是:跟孩子多講自己的故事。讓孩子了解爸爸的工作。
14歲之前的孩子會追著爸爸媽媽,問他們小時候發生的事情。那些特別神秘的事兒趁他們還愿意聽的時候講解吧。
14歲之后,他可能會說:你又給我講這個了,我聽的太多了……
爸爸應該做的第3件事:讓他知道,男人們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說修自行車,換燈,出去給家里買點面粉,給汽車做保養,甚至成人之間的一些日常交際。
爸爸應該做的第4件事:爸爸和媽媽的關系要親密,孩子要從爸爸那里學到怎樣跟異性互動。
爸爸和媽媽的關系是孩子非常重要的表率,如果爸爸媽媽發生爭執,兩個人大喊大叫,孩子就會觀察和模仿,同樣也會學會大喊大叫,拍桌子,摔東西。這些在他青春期后,都會模仿出來。
媽媽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
媽媽在養育男孩的時候,往往表現得比爸爸無助。
媽媽需要扮演的角色就是對孩子關愛,包括洗澡,聊天,做飯。一個小男孩跟媽媽的關系普遍會比較親密,等孩子漸漸長大,他就會認同作為一個男人的身份,自然會與媽媽疏遠。
媽媽要做的是幫助孩子去了解女性,可以幫他分析女孩的心思,甚至可以讓孩子參與一下自己和閨蜜的討論。
一個淡定的有愛的媽媽,加上一個熱情的開朗的父親,這個孩子的成長就會更加的健康和陽光。
作為男孩的父母
該怎樣保護他的學習力呢?
? 有足夠的耐心等待男孩長大成熟,允許他們暫時落后。
比如,在小學階段,男孩子的成績多數不如同齡的女孩子。從腦科學上分析,其實這是完全正常的,沒必要懷疑男孩的智商。
在整個小學階段,男生的生理發育總體落后于女孩。到11歲時,男生口語能力、讀寫能力、計算能力的發育水平分別比女孩晚11、12和6個月。
有些能力是逼不出來的,就好像一臺計算機,如果它硬件跟不上,你軟件再牛,給它塞進再多的知識,也發揮不出正常的水平。
唯一的對策,只有等待男孩自己發育成熟,這時候的教育,才能夠事半功倍。
? 給男孩更多休息的機會。
比如陪孩子們寫作業,同樣多的作業,女孩較男孩更快。有時候,男孩叫苦叫累,并不是偷懶,是他們真的累了。
男孩本來就是持久力比女孩差一些的物種。違背物種本來的天性去馴養它們,物極必反。
? 多給男孩運動的機會,讓他們體內澎湃的荷爾蒙有釋放的機會。
適當的給予孩子運動的機會,消耗體內過量的荷爾蒙。不過運動也要講究一個度,既不能不讓他動,又不能在寫作業之前讓他運動過度,用光了力氣。
“度”的把握因人而異,需要做父母的耐心觀察。
? 給男孩更多探索、發現和動手拆家的自由,不要束縛他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比如,我會專門拿舊玩具給兒子去拆,也會找他喜歡的機械類書籍給他去讀——他一邊動手一邊學到了特別多的知識,給了我們很多驚喜。
? 保護男孩的自信心。
一直到青少年晚期,男孩的生理發育才能趕上女孩,但問題是,很多男孩在此之前已經對學習喪失了自信。
養育男孩子需要給他自信心,培養老公也同樣給他自信心,我們常說女人是一所大學,而這種大學是單一體系的還是綜合體系的,就要看自我的修煉了。
養育孩子不管是男孩也好女孩也罷,雖然有一些細微的差別,但核心都是溫柔而又有邊界的愛,讓孩子感受到你愛他是愛他這個人,而不是愛他的成績,也不是愛他的某一個行為。
《養育男孩》從男孩到男人的成長歷程——《讀懂孩子的心》親子溝通的方法與訓練拆書記(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