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在簡書寫的第32篇文章。)
The trouble is that no one would believe a single word of my story.
這是《海上鋼琴師》的開頭獨白,引人入勝。
跟著,美國自由女神出現在輪船前方,船上的移民歡呼,仿佛看到了新希望,同時還有一句對白“有些人的眼睛就是跟別人不一樣,他們注定就會看見美國。”
多年看電影的經驗告訴我,這兩句對白將會統領全片。
然后,男主之一圖尼出現,他到樂器店去賣他的舊樂器--演奏小號,店家出價低。
圖尼:就算我是一個無名小輩,它也不只值20元美金的。
店家堅持只值幾塊錢。
圖尼:你剛買下了一段音樂史。
開場富有哲學意味的獨白,以及幽默而又內涵豐富的對白,讓人覺得這應該是值得一看的影片。
圖尼舍不得他的小號,臨走前要求再使用一次,店家不耐煩地滿足了他這個要求,他吹起了小號。店家拿出了一個黑膠片,留聲機放出同樣一首曲子。
店家問這首曲子的演奏家是誰。
圖尼:如果我告訴你這是個從來不曾在這個世上存在過的鋼琴師,也不算撒謊。
由此展開了這個故事。
然后鏡頭切換到豪華游輪“佛吉尼亞號”上,一個被遺棄在鋼琴旁的白人孤兒被輪船上的黑人燒煤工收養了。
(我能問一下嗎?:為什么出現在電影電視里的嬰兒總是光著身體,只用一條圍巾打包,然后露出一只藕胖的手臂?為什么不穿衣服?不怕著涼?這是什么藝術表現手法嗎?)
那年是1900年,燒煤工給他取名為1900。
燒煤工怕1900被帶走,一直把他藏在船艙里,對世界來說,他不存在,沒有國籍、沒有生日、沒有家人,官方記錄上,他從來沒有出生過。
燒煤工因為意外去世,大家在游輪甲板上給燒煤工舉行海葬,這時,遠處傳來聲音,1900循聲回頭,一個阿姨告訴他“那是音樂”。
鏡頭又切回了樂器店。
圖尼說唯一一張母片被毀了,怎么還會有唱片? 店家是從一個二手商人手里買了一架鋼琴,鋼琴里藏著唱片碎片,他把碎片拼好,然后復刻一張。
于是,圖尼找到了因為年久失修而即將被爆破的郵輪佛吉尼亞號。
他回憶起當年他是如何在面試官面前強行炫技而被錄取登上佛吉尼亞號,成為一名小號演奏員,回憶起與1900第一次見面的場景。
圖尼在海浪的顛簸中滿地打滾、嘔吐,1900卻能走動自如,并且穩坐琴桌前,用音樂治愈圖尼的暈船。
燒煤工去世那年,1900八歲,那一年他聽到了音樂,并且,無師自通,偷溜到一等艙彈奏起鋼琴曲,驚艷了在場的所有客人。
遇到圖尼的時候,1900二十七歲,他從未下過船,未曾上過岸,卻能寫出前所未有的曲子。他天生就是個鋼琴神童。
他跟圖尼談起新奧爾良,仿佛去過,卻是未曾去過。
看到這里,結合開頭的對白,懷疑這可能是個靈異故事。
從圖尼的回憶里切換回來,是佛吉尼亞號正要被炸毀,圖尼阻止這件事,他堅信船上還有人,有1900。 他堅信所有的人都會下船,但是1900不會。
回到過去。
1900神乎其技的演奏,總能吸引大家環繞周圍,圖尼笑著問他:你彈著琴鍵的時候,你在想什么?
1900:我昨晚去了美麗的國家。。。。。
1900說他總是在旅行,每次都去不同的地方。
看到這里,我想,這也可能不是個靈異故事,1900可能是個高人,有神游的功夫,以我在網絡界的見識,這種功夫在我們的武俠小說、神話小說里沒少出現過。
圖尼總是勸1900下船上岸。
“你做什么都可以,人們會為你瘋狂,你能賺很多錢,買下最好的房子”
“不要像個悠悠球,總是蕩來蕩去,世界就在你的前面,幾步路而已”
“走下去,你就得到一切”
“為什么不試一下?為什么不下船去看一看?”
1900:為什么為什么為什么,我覺得陸地上的人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去想為什么,冬天的時候盼著夏天,夏天來了又害怕冬天再來,人們從不厭倦旅行,總是追尋四季如春的地方。
有天,1900在彈奏,一個老漢不請自來地跟著合奏,他告訴1900,他的田地干了,妻子跟神父跑了,幾個孩子痢疾死了,活下來一個女兒,后來他見到了一生中最美麗的東西----大海,他聽見了大海的聲音,聽見大海的吶喊,就這樣,他離開了土地,不再做農民,改變了生活。
老漢是因為生活的磨難,改變了生活的方向。而1900因為什么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呢?
每次演奏,1900都被要求彈常規曲目,但是他總是拋棄團隊,即興創作。
圖尼問他,怎么做到的?
他跟圖尼說:
“那個局促不安的上了年紀的胖女人,像是和年輕情人一起殺害了丈夫,卷跑了珠寶。這曲子彈的就是她。”
“那個男的眼睛有點迷蒙,有一個人他無法遺忘,心里充滿了回憶卻毫無辦法。你聽聽他的曲子。”
“再看那個準備進修道院的妓女。”
“另一個男的看起來渾身不舒服,可能偷穿了別人的衣服,偷溜到頭等艙期待艷遇,美國就印在他的眼睛里。他會第一個看到美國”。果然,游輪駛近美國的時候,他是第一個歡呼起來的。
看到這里,我也明白了。
老漢代表的是那種因為生活變故而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的一類人。
而甲板上的看到自由女神出現而狂呼的人們,是被欲望裹挾,在追求名利的路上迷失的絕大多數的我們。
1900從不按樂譜演奏,他能即興創作,彈奏出眼中所見,腦中所想。
神乎其技。
他不下船,但是他在電話簿上盲點一個號碼,然后騷擾過去,想跟別人聊天,哪怕聊天氣。
他在想什么?想通過這樣的方法了解這個世界嗎?
他從不上岸,但是岸上有他的傳說。他能把十種爵士樂糅在一起彈。
于是,爵士樂的發明者杰利親自來挑戰他。
杰利是一個恃才傲物、俯視眾生的形象。 但我覺得不討厭,因為電影這種表現手法過于夸張了,讓人出戲。正常人多少會顧及點禮數,不會這么名目張大地公開對別人的蔑視吧。
杰利說他反正買得起去歐洲的船票,買得起整艘船。就是順路就來挑戰一下的意思。 杰利在船邊擺POSE,讓記者拍下他嘚瑟的模樣的時候,1900正在船上看著這一幕。
圖尼問1900:怕嗎?
1900不解:為什么要決斗?決斗了又能怎么樣?
杰利出現在船艙的時候,1900正好在演奏。
杰利霸氣地跟1900說:我認為你坐了我的位置,你讓開。
好討厭的人設。
杰利率先彈了第一首挑戰曲。
這時有旁白,我不知道是否1900的內心獨白。1900有看透人的本領,可能他是從琴聲中讀出了杰利的人生。但是,1900又似乎不是完全的脫俗,他會電話騷擾他人。
也許,他是在船上的人來人往中聽過杰利的故事,這些事情中也許包括他跟圖尼第一次見面提到的新奧爾良。
旁白說杰利不是在彈琴,而是在輕撫音符,他原在新奧爾良一個風月場里彈奏,哪里的人們想趁機做一些風月之事,杰利就得順勢彈一些與之相配的歌曲。
可見杰利確實有很高的音樂技巧的,但是出身、經歷決定了他精神境界低吧。
1900彈了一首圣誕平安歌作為回應。
觀眾覺得1900瘋了,這首歌不能拿來比賽。
杰利似乎聽流淚了。 這里,我沒看懂。杰利有流淚嗎?他為什么流淚?
我想1900是為碰到了一個音樂界高手而發自內心的高興,音樂是他與人交流的方式,彈奏平安夜表示他的高興,是對音樂朋友的惺惺相惜吧。
他根本就不打算比賽,他彈琴只是因為開心,想彈。
杰利彈第二首曲子的時候,1900聽哭了,他被杰利的演奏感動了。這個回合,他彈了跟杰利一模一樣的曲子。
觀眾表示反對,覺得這樣不是比賽。圖尼也問他是不是瘋了,說他明明一只手就能贏,還說自己跟其他小伙伴打賭1900會贏,輸了要多挖200年的煤。
可1900說,他也想賭,賭杰利贏。當時,他開心得像個小孩,可能以為自己找到了知音吧,他根本不在乎輸贏。
觀眾看不出1900的實力,杰利可是專業的,杰利或許看出就在剛才,1900過目不忘地復制了一首此前從沒有聽過的曲子。
杰利豁出去了,彈了一首炫技曲,觀眾沸騰了。
1900憤怒了,他找到知音的夢想破滅了,杰利一切都是為了贏,是個精致的功利者。
1900管圖尼要了一根煙,然后瞪著杰利說“你自找的,混蛋”。
然后,仿佛四手聯彈,八手聯彈,1900把自己的才華發揮得淋漓盡致,使出了所有的能量,滿頭滴汗,玻璃杯都被琴聲震碎了。
而1900放在琴面上的那根我一開始覺得不知所謂的香煙,此刻派上了用場,1900把煙靠近琴弦,煙被點燃了。
1900在大家的目瞪口呆中把點著的煙遞給圖尼:You smoke it, I don’t know how.
(我想知道:彈熱的琴弦把煙點著,這科學嗎?)
目光、掌聲、贊美,隨手可得。
杰利灰溜溜地走了,1900看著他走下船梯,說:去他的爵士樂。
八歲那年,他偷溜到一等艙展現他的天賦異稟的之前那一刻,船長說他不能到一等艙去,他也說“去他的一等艙”。
他不是個會被規則束縛的人。
1900要錄制唱片,窗外,出現了那個他心儀的女子--栢多安小姐,他心生歡喜,一如既往地即興創作,給他錄制的人十分高興“這是天籟之音,不必下船,有了它什么都有,發行幾百萬張唱片”。
可是,他把唱片撕碎了。
然而,他對栢多安小姐念念不忘,他錄了一張唱片要去送給她,而從她跟旁人的對話中,他知道了她是手風琴老漢的女兒,因為她說爸爸告訴過她曾聽見大海的聲音。
因為旁人的打斷,唱片沒有送出去。
栢多安要下船的時候,他終于跟她打了招呼,告訴她,他曾與她爸爸合奏一曲,可是她被擁擠的人群推著向前,而他勇氣不足,唱片依舊沒送出去。
他不善言辭,但是寥寥數語,栢多安讀懂了1900與她爸爸及她三人之間的默契,她給了她一個友好的吻,并且告訴他自己住在莫特街27號,說可以去找她。
然后,1900跟圖尼說,從熱內亞到紐約只要三天,到紐約他就下船去看大海。他說在船上聽不見大海的聲音,大海的吶喊會告訴你生活是無邊的,陸地上的生活可能會讓自己變得正常,跟其他人一樣。
手風琴老漢和他的女兒讓1900產生了換一種活法的想法。
圖尼很高興,說1900是想去找栢多安小姐,圖尼說會帶紅酒去探望他,并設想了1900的生活:會有房子,生幾個孩子,1900會帶圖尼參觀院子,1900的妻子會給他們烤火雞,然后圖尼會稱贊她的廚藝。
這是大多數人終其一生追求的幸福生活。是值得嘗試的生活。
1900下船的那一天來了。
圖尼很不舍,彼此其實都覺得再也不會相見了。
一步兩步三步,1900柃著行李箱走下船梯。
船上為他送行的人中,有人跟他喊:替我給百老匯問好。
所有人都相信,以他高超的演奏水平,走出佛吉尼亞號,是一個更廣闊的天地,他會名利雙收,驚艷世界。
可是,1900走到船梯的中間,停下了腳步。他望著前方的建筑物,突然,把帽子扔進海里,然后毫不猶豫的轉身,回到了船上。
扔掉的帽子是代表他一段心理歷程的結束?
象征著對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的放棄?
是他更堅定了內心的選擇?
之后,他很長時間不跟人說話,一個人呆著過了很多天。也許,即使他知道內心的方向,并作出了更適合的選擇,仍然會有傷心失落吧。因為,選擇了一種,常常也表示失去了另一種。
然后,有一天他跟圖尼說“real shame,現在好多了,不再想那件事了。”
又像過去的時光那樣,快樂地彈琴。
但是,圖尼離開了佛吉尼亞號,不會有人像1900那樣一輩子不上岸。圖尼再回來就是要在郵輪要被炸毀報廢之前,把1900勸下船。
但是1900拒絕了。
他說他知道鋼琴鍵盤的起點和終點,反正就88個琴鍵,是有限可知的東西,他可以用有限的琴鍵彈奏無限的音樂。
而下了船的世界是個無限的琴鍵,是上帝的鋼琴,無法演奏。
在船上,每次身邊來去就只有2000人。而外面的世界,光街道就幾千條,無法選擇,整個世界是個重擔,讓人恐懼和奔潰。
他寧愿舍棄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個看不到盡頭的世界生活,反正對這個世界來說他不曾存在。
他選擇跟郵輪一起毀滅。
他是純粹的,所以他彈奏的音樂能讓人怦然心動,別人趨之若鶩的成就,他隨手可得,卻棄之如履。
他代表的應該是我們身邊稀缺的那些早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樣的生活,并且十分篤定地走下去的人,不為環境所左右,不為外人所綁架。
然而,他最后選擇隨船毀滅。
他只敢在一艘船上對抗規則?他是懦弱,不敢面對現實生活,還是看透了生死,把死亡當作回家?
還是所有人都有著自己的局限性?
我并沒有看懂這個電影。
我也還有其他的疑問,比如,圖尼提到他所在的時間是1933年,那么1900生活的時間就是世界大戰期間,這個背景對1900的選擇有沒影響呢?
寫了太多了,我要結束今天的這篇日更文章了。
文中的一些對白,不是完全抄電影的,因為我就今天中午看一遍電影寫的這個文章,記不準那么多對白。
這是豆瓣9.2分的電影,我是因為這個評分跑去電影院看的,讓人看懂又看不懂的電影,的確是值得一看的受歡迎的高分電影。
1900撕碎的唱片扔進了垃圾桶,圖尼撿起來藏在鋼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