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以生涯規劃基礎班中學習到的“三葉草模型”為切入點做了深度復盤,通過詳細解讀“三葉草模型”,發現讓自己越努力越幸運的秘訣。本周基于對這個模型的理解,我將個人體會與老公做了分享和探討。
定位問題
在生涯規劃中有多個模型和工具,但是為什么選擇“三葉草”模型呢。首先由于我和老公目前都處于職業生涯的發展階段,對目前的工作內容和狀態出現了一些倦怠的情緒,又都渴望能夠轉型。
分析問題
基于此我先由人職匹配模型引入,利用3Q評估方式,將我們目前的問題定位到了“幸福線”,以此發現我們目前存在的共同問題都是職業回饋不滿足需求。但是,深入分析之后就發現,我個人的回饋不足是因為興趣不足引起的厭倦,而我老公是因為價值不足引起的失落。
解決問題
明確當下存在的問題之后,那么就需要我們解決問題。我向老公重點介紹了“三葉草模型”,這個模型是由興趣、能力、價值三個要素組成的,當其中某一要素長期缺失時,三葉草模型就會停止轉動。那么想要解決回饋不足的問題,就要轉動“三葉草模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興趣發展成為能力、用能力兌換價值、用價值強化興趣。
自我剖析
我用我個人作為分析案例介紹了“三葉草”模型,在介紹的過程中老公提到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他說“我不擔心興趣無法發展成能力,但是你要考慮你有沒有把興趣發展成能力的能力”。這個問題雖然看起來很饒舌,但是仔細想想確實很有道理,因為你在把興趣發展為能力的過程中無法保證自己是否會產生倦怠情緒。
以我個人為例,這幾年嘗試了很多東西,比如學習了UI、筆譯等不同的課程,還參加了天賦優勢、心理學等各類沙龍,最近又在叫囂著要學習積極心理學。似乎對很多事情有興趣,但目前還沒有把其中任何一個發展為能力。因為最近很強烈的想要學習積極心理學,所以在和老公分享的過程中他就提出了這樣的疑問。如果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了倦怠該怎么辦?
其實類似的問題在去年我們就有聊過,我們聊的話題是當你在一條路上發現遇上阻礙的時候是選擇換一條路走呢還是選擇繞過障礙。當時我的回答是換條路,現在想來真是汗顏。不過今天再聊的時候發現,我現在的心態完全變了,因為老公再問我的時候,我的回答是繞過障礙繼續走。
針對目前我所期望學習的積極心理學,我和老公深入的探討和分析了我為什么要學。所以其實之前的興趣僅僅是感官興趣,甚至像對UI的興趣純粹是為了謀生,剛好當時處于特別的迷茫時期,因為思想不成熟而選擇了想要換條路走,現在想來當時也是一種逃避。
經過和老公的探討,更加堅定了我要學習積極心理學的想法,并且也解決了我最近一直在糾結的問題,就是我要學習積極心理學是否真的必須要考研,以及是否一定要考到國內頂尖名校。
所以說,將“三葉草模型”分享給老公的過程中,我不僅僅是向他傳達我學到的知識和工具,更是通過交流分析自己、洞見自己。現在,我明確的找到了自己的興趣點以及未來想要發展的方向,那么下一步就是要轉動三葉草,將興趣發展成能力,實現自我的轉型。至于轉型需要怎么做,那就要涉及到轉型評估六問了。等我用轉型評估六問制定好我的轉型計劃后,再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