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臘月二十六。俗話說:二十六,割年肉。從這一天開始,吃肉嘍!
年的腳步越來越近。二十年前的北方農村,大多都會養豬。春季,買來仔豬,然后,開始精心伺候。幼小的時候喂點飼料,稍大了喂些豆餅,稻糠,天暖了,就從地里割來大捆的青菜,像灰菜,莧菜等等喂食。秋天玉米熟了,就多喂玉米。等到冬天,就出落成200多斤的大豬了。到了年底,就準備殺豬過年嘍。
殺豬,可不是簡單的事。200多斤的大牲畜,需要幾個人合力,鄰里互相幫忙。先把豬從圈里抓出來,再殺掉,分塊切開,收拾整理。有骨有肉,還有豬頭,豬腳,還有某些人喜歡的“豬下貨”---心肝肺,在市場上不好買的部分。戶外架上鐵鍋,燒好開水,將豬肉沖洗干凈。還能自制血腸。收拾好之后,再用大鐵鍋燉上骨頭和豬肉,開始燉肉嘍,肉香傳來,再燉上自家腌制的酸菜,燉好,出鍋前放入血腸,那叫一個美味!叫上親戚朋友,幾十人圍坐一起,大家一起熱熱鬧鬧的喝酒吃肉,場面好個壯觀!把剩下的肉在戶外放好,零下二十度的天氣堪稱天然冰箱,可以儲存一段時間。過年慢慢吃。
也有的人家,看著養了一年的豬舍不得吃,就拿到集市去賣了,換成錢,給家里增加一份收入,增加盈余。
今天的農村,養豬的少了,集市上,超市里買肉都很方便,隨時想吃,隨時可買,更不用等到冬天。農戶自己養豬的費用也很高,現在的地里也總打藥除草殺蟲的,也不敢割豬草直接給豬吃;大都直接買米吃,磨稻子的少了,也沒有那么多稻糠;豬的吃食幾乎全靠買了,只養一兩頭很不劃算。而且養豬環境也差,有難聞的氣味。總之,很難見到熱熱鬧鬧的殺豬吃肉的場面,那濃濃的年味也淡了。
割年肉的日子,我也買了點五花肉,Y先生說很適合做紅燒肉。今天時間來不及,準備明天燉肉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