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讓工作效率更低,讓生活更加混淆,讓人更加煩躁。
為了更好地區分工作和生活,我已然給平時扯淡比較多的群,統一配上“.mkv”、“.avi”、“.mp3”的后綴,避免聊天聊著把不該發的發到了工作群上。
我有“行政管理學術論壇.mkv”、“風輕云淡.mp3”和“吃喝玩樂.avi”三個群。
每個群,都有一個群體。當然,我還有其他不為人知的群。今天就聊聊這三個群。
第一個,是大學舍友群。
大學舍友們,除了體重變了,和學術研究的話題不太深入以外,其他的基本沒有啥變化。基本還處在剛剛站起來看社會大學的階段。有個已經當爸爸了,有個已經有車房貸了,有個已經同居了,另外三個,還跟學生一樣,天天吊兒郎當,我就是這三個的其中一個。
大家看似好好的,經常在群上斗斗圖,扯扯蛋,但是,一旦深入去聊工作和生活的話題,就顯得很悲傷,特別是錢這個話題。
我在想,6個大男孩,晃蕩著晃蕩著也就要到30歲了,到時候拿什么來面對30歲?
第二個,是BGY同事非工作群。
踏入大學的第一步是有個舍友群體,走進職場的第一步,也會有個小群體,這樣,我們工作吐槽才有共鳴。所以,這個BGY的群就是全部的所在了,也基本可以稱之為“苦逼逗比群”。
同事發起“不想工作,一工作就惡心”的字眼,然后就伴隨著150多條的聊天記錄,我發揮做會議紀要的精神,整理如下:
1、現在的工作不喜歡,但是又不知道喜歡哪些工作!
2、工作的意義是什么?為了權錢把自己搞得很累的意義在哪里?
3、誰誰誰癌癥了,誰誰誰加班累垮了!
4、好迷茫,怎么辦?都快30了...好失敗啊!
5、人力的價值在哪里?我們的核心價值在哪里?
6、吐槽不如跳舞,打工不如創業,開個小店吧?
7、從高中迷茫到現在,就像靜靜當個網紅!
8、撇開家眷來聚會吧...
第三個,是Poly同事非工作群。
這個群,永遠不跑題,一般都是:
1、吃吃吃吃
2、玩玩玩玩
3、喝喝喝喝
基本上,這個群的人有一個基因:我有錢,身體是我的,下班啦,走走走。
在我深入淺出的描述完三個群的風格之后,我突然明白了一個事實:
迷茫,是大家的屬性。
無論是大學階段黃金年齡的我們,還是初出職場的我們,還是基本成家立業之后的我們,都隨著社會的大流而逐波。
哎,我也搞不懂30歲的時候,自己會是怎么樣子的。
眼看著我日漸有肉的腰,有種緊貼感的大腿,我覺得,活人才有資格享受迷茫,活得好的人才有可能殺死迷茫,那就不如:
1、保持身體健康,30歲一定還是一個體重130左右的健碩漢子;
2、積極健康、簡單到極致的生活習慣;
3、一項謀生的技能,即便我再不喜歡工作,都可以隨便出來賣,立馬有人要;
4、有一顆看云是云,看水是水的簡單心靈;
5、吃好睡好,精神抖擻。
來自經常被叫做郭增輝的郭輝增
2016.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