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打聽過同事的工資嗎?你的同事問過你的工資嗎?你怎么看待這件事兒呢?這就是這篇文章要聊的話題,包括但不限于:
- 同工不同酬現象
- 打探工資的常見途徑
- 你為什么會打聽別人的工資
- 職業的本質
- 商業價值與工資的本質
- 如何面對同事工資比自己高
- 怎樣凸顯自己的商業價值
Ok,先從一個小故事開始啦,也許這里的阿巧就是你吧。
同工不同酬
五號是公司發工資的日子,阿巧心情超好,就等待著下午那個短信——“您的個人賬戶于……存入xxx元,當前余額xxx元【中國銀行】”??墒堑葋矶绦藕鬀]多久,她就無意中看到了同事阿潔的工資短信,一下子整個人都不好了!NND,同等學歷,在同一個部門同一個小組,做同樣的工作,先后腳進公司,阿潔甚至做得不如她好,憑什么工資比自己搞那么多?簡直氣死人!氣死人!氣死人!
阿巧再也無法工作了,她發微信給老公,埋怨公司不公平,問老公她該不該找經理提加薪;她QQ上聯系閨蜜尋求安慰,問自己該不該跳槽或者以離職申請來要挾老板漲工資;她在百度搜索類似“同事的工資”、“別人的工資比自己高”等關鍵字,一個頁面一個頁面翻看……
阿巧內傷嚴重,這一整天,都無精打采毫無斗志,啥都不想干,拼命干也是這樣,到頭來還不如別人掙得多,窩火,窩火,窩火!
其實,同工不同酬到處可見,并非阿巧一人所遇。以前我們都能表示理解,但發生在自己頭上,情況立馬變了……
打探工資的途徑
雖然禁止相互打聽工資是潛規則,但還是有很多途徑可以打聽別人的工資,也有很多熱衷干這個事兒。常見的打聽工資的方法有這些:
- 直接問“你這個月發了多少錢”、“你工資加起來一共多少”
- 通過加薪比例反推,比如問“這次加薪你加了多少?漲了百分之幾?”
- 通過社?;騻€稅反推,比如,“這個月又被扣了1600的個稅,你扣了多少?”
- 和經理走近一點兒,打聽其他同事工資
- 與消息靈通人士走近一點,八卦別人工資
- 與薪酬專員或會計或出納搞好關系,直接拿到整個部門或整個公司人的工資表
還有一些程序員的黑科技:
- 在發工資那天,局域網抓包分析
- 黑入同事的手機或郵箱
- 短信攔截
當然,也還有一些貌似正常的,比如:
注意,注意,我不是教你怎么打聽別人的工資,我頂討厭打聽別人工資,也頂討厭別人打聽我的工資,當然也討厭別人把我作為消息來源到我這里打聽其他人的工資(有一陣子我知道很多人工資O_o)。我是覺得,嗯,就像央視法制頻道曝光作案手法那樣……嗯,不說了,
你為什么會打聽別人工資?
這不是一個好問題?是因為讓你“痛”了……吧……
一般人打聽別人工資,表面看無非是這么幾種原因:
- 擔心自己被不正常對待了
- 想確認自己的優越感
- 建立信息壁壘,換取其它資源或充當八卦談資
拋開后面那種(最討厭吧),前面兩種考慮,其實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對自己的價值沒有清醒的認識,傾向于在比價中來定位。
說白了,就是,習慣在比較中生活。從小我們就被告知鄰居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樣,張三家的孩子成績比你好,李四家的孩子比你懂事兒;大了又會被另一數落,你看人家隔離老王都開特斯拉了,你還讓我做二八大車的后座……對吧,是這感覺吧。
我們已經有一種習慣,總想著打敗身邊的人,最不濟也不要被身邊人打敗。
李開復說,“美國做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博士生,現在一畢業就能拿到 200 到 300 萬美金的年收入”,對此你有什么感覺?呵呵一笑而已!如果你身邊的同事,看起來跟你差不多,一天凈逛淘寶啊看網頁啊,比你多個500,你就會受不了,受不了,受不了!
當我們陷入“比較”的怪圈中后,就很少去考慮職業的本質到底是什么了。
職業的本質
職場人士本質上講,和商品差不多,你有價值人家才給你合適的價格。與商品不同的是,職場人士的價值是通過勞動制造其他商品的過程中體現的,老板們“買你”的時候,其實并不確定你值不值那個錢——他只能根據你過去體現出來的價值來出價。而這種做法其實是不那么科學和合理的……
簡單說吧,作為職場人士,你要有價值,首先就要給別人創造價值,你的價值,是通過為別人創造價值體現的。一言以蔽之,職業的本質是價值交換。再說得現實點,作為企業主,給你的錢一定會少于你能創造的價值,否則他吃風屙沫啊他。
所以,理解并接納這一點,就能正確地對待自己到底值多少錢。
然而,你有價值,卻并一定能拿到高工資。
商業價值與工資的本質
個人的(商業)價值,體現在其知識、技能、天賦、經歷、人脈等五個方面,這是個人內在的價值,在某一時期內是相對穩定的。
企業給員工定工資時,基于前面提到的價值交換原理。簡單說,就是你對我有價值,我對你有價值,咱倆具有匹配性,根據匹配性定工資。所以,從這點講,一個人能拿多少工資,很多時候不是由其泛泛的價值決定,而是由企業需要的那個價值點決定。
你上曉天文下知地理,古通三皇五帝今明互聯網思維,可我現在就是要找個搬磚的,所以,我也就給你個搬磚的錢,別的說多了都是扯淡,對不對?
到這里我們就明白了工資的本質:工資是企業為自己需要的那個價值點而支付員工的勞動報酬。
認清這點,作為員工,就能理解:薪酬不帶表個人的整體價值,要想通過薪酬最大化體現自己的價值,就要尋找與自己商業價值最匹配的環境。然后呢,在通過職業實現價值的道路上,就會少走很多彎路。
如何面對同事的工資比自己高
別人比你低咱就不說了,你肯定能接受。咱單說阿巧的情況——同事的工資比你高。
理解了職業的本質、工資的本質,這個問題其實已經不是問題了吧。
以阿巧為例,她認為阿潔不如她,但在企業,判斷一個員工相對于企業的價值,是由這個員工的經理、公司的管理部門等決定的。他們的標準,往往和阿巧看阿潔所用標準不一樣哦。這就是薪資評定的相對論。
當阿巧發現阿潔工資比自己高500時,氣憤、不平,是可以理解的。但情緒過后,還需要想想幾個問題:
- 別人的薪水,和我有什么關系
- 自己相比別人,有哪些不同的價值
- 公司更需要哪種價值
如果你沒想明白就氣憤填膺以請辭來要挾漲工資,很可能領導高高興興給你倆字兒:同意。
如果你想明白了——自己的商業價值與公司的需求匹配度低,那就很好辦啦,找一個能更好發揮你價值的地方,薪水必然高啊。
假如你認為目前你的商業價值和公司已經比較匹配,可薪水還是偏低,那我還要說另外一個商品屬性:商品價格會回歸價值本身。
什么意思呢,正常情況下,商品的價格體現其價值。在較長的時間周期內觀察,商品價格總是圍繞其價值上下波動。
作為職場人士來講,薪資也最終會與其商業價值匹配。
所以,你無需不平衡,一時的差錯(比如入職薪水沒談好、進入企業那年整體經濟狀況低迷等)導致的薪酬與個人價值失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衡的心態以及由此產生的錯誤行為。只要你正確認識到這一點,想辦法凸顯自己的商業價值,用不了幾年,就會以“價值補償”的方式修復最初的問題。
那么,我們的問題就來了,如何凸顯自己的商業價值?
如何凸顯自己的商業價值
我曾寫過一篇文章,題目是“程序員如何謀劃出月薪3萬”,廣受關注。文章的題目有點標題黨,但內里用很大篇幅系統講述了如何識別、培養自己的商業價值,以及如何尋找與自己商業價值匹配的環境。
所以,這里呢,就只用一句簡單的話來概括一下:別人的難題,就是你的價值。假如你能通過自己的能力,快速幫企業搞定問題,那你的價值就凸顯出來了。
結語
在開始寫的時候,我就是想嘮嘮“相互比較工資”這檔子事兒,可寫著寫著居然又一次嚴重偏離了最初的主題。那到現在為止呢,咱先后聊了“怎么打聽工資”、“同工不同酬的背后原因”、“職業的本質”、“工資的本質”、“個人價值發現與凸顯”等內容,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吧:
個人的薪酬是由其商業價值與企業需求的匹配程度決定的。如果想獲取更高薪酬,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商業價值,并且選擇與自己整體價值契合度較高的環境。
Ok,完!
參考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