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門選修課的測試題目是跑800米和唱歌,那么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800米,而非許多人眼中更輕松的唱歌。為什么呢?因為我五音不全,不擅長唱歌,而跑步卻是我所擅長的事情。
我在讀高中的時候,不喜歡寫作業(yè),但是可以靜下心來做很復(fù)雜的手工。兩者都是學(xué)習(xí)的過程,我為什么那么排斥前者呢?現(xiàn)在想來,那是因為后者是我擅長做的,所以我愿意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做這件事。而寫作業(yè)不在我的舒適區(qū)內(nèi),給了我無盡的挫敗感。
人們常說,人要有一技之長。我們要做自己擅長的事情,找到自己的競爭力。
道理我都懂,但怎么樣能夠擅長一件事呢?
讓自己擅長一件事有兩個關(guān)鍵點:
1.常做這件事
2.把這件事變成喜歡的事情
常做這件事
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孰能生巧的重要性,也許你不喜歡做這件事,但是做的多了,做的久了,慢慢的你也擅長做這件事了。
可是如何做?做什么呢?
最基礎(chǔ)的一點就是做這件事。把大目標(biāo)分割成小目標(biāo),放在每天完成能讓我更好的堅持下去。
在完成每天都干活的基礎(chǔ)上,再來談,我們該如何有效的做這件事。既然是有效,那么就要通過各種渠道,比如閱讀書籍,比如看別人的文章等等途徑去規(guī)劃出自己的路徑。
但是,最重要的事是:你要行動!你要去做!你要前進!
把這件事變成喜歡的事情
我喜歡你,我喜歡你,我喜歡你……這樣默念一百遍,我想我都不會喜歡上唱歌。所以啊,喜歡這句話不是一句空話。你先要去找到你會喜歡一件事情的原因。觀察你喜歡做的事情,想象自己為什么會喜歡做這件事。也許是因為這件事是和小伙伴一起做的,也許是做這件事很有成就感,也許是做這件事的自己很帥氣……無論是什么原因,找到你的那個內(nèi)在驅(qū)動力,而后把這個小馬達安裝到你想要擅長的事情上。
比如現(xiàn)在的我想擅長的事情是寫文章,而能讓我喜歡的事情都是讓我覺得有成就感的事情。所以我就要想辦法讓我寫文章這件事能夠給我成就感。在我寫作的訓(xùn)練計劃中,有讀書、讀文章、模仿、自己寫作……當(dāng)我覺得訓(xùn)練的項目枯燥時,我就會開始寫自己的文章,當(dāng)一點點打出文字時,那種成就感讓我覺得寫作這件事真美好,要繼續(xù)堅持下去。
每個人喜歡的方式都不相同,你可以采用適合你自己的方法。無論什么方法,只要能夠讓你持續(xù)的做這件事情,最后把它變成自己擅長的事情就好啦!
好啦,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知道該怎么做了,接下來就要知道為什么這么做了。
擅長究竟是什么呢?
擅長=常用/不常用×喜歡/不喜歡
根據(jù)上圖,我們可以看到擅長是能力的一部分。我擅長料理的潛臺詞是,我有料理的能力,并且這個能力還不錯。
能力是完成既定目標(biāo)的具體行動。
我們先要明確一點,不擅長某件事≠沒有這個能力。
我是一個不擅長唱歌的人,所以很少參加朋友間KTV的聚會,也很少在別人面前唱歌。但是,這不意味著我沒有唱歌的能力。因為,盡管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還是有點不可思議,我在小學(xué)的時候可是個差點能進合唱隊的人。這足以證明我是有能力唱歌的。
那什么是沒有能力呢?比如說男性不具備生孩子的能力。這個能力男性既不能后天習(xí)得,也不具備這種潛能。(當(dāng)然,也許有一天這件事有可能發(fā)生,但目前來看一般男性仍沒有這項能力。)
擅長=常用/不常用×喜歡/不喜歡
常用×不喜歡=擅長但不喜歡這份工作的手藝人(孰能生巧)。
常用×喜歡=一個正向循環(huán):因為喜歡我會常做,因為常做所以擅長,而因為擅長所以更喜歡。
不擅長×喜歡/不喜歡=?(絞盡腦汁想不出,如果你想到了,快留言告訴我吧!)
以上為KY盧美妏老師的職業(yè)生涯課程的筆記和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