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高中語文教材指瑕一:《芣苢》與《文氏外孫入村收麥》的“關聯度”
蔡宏偉
?
???部編高中語文教材已在若干省市使用,有幸聽了幾節示范課,發現瓶是洗過的,酒依舊是舊的,有些甚至是酸的。
???必修上冊第二單元“實用性閱讀與交流”的第9課把《詩經》里的《芣苢》與蘇軾胞弟蘇轍的《文氏外孫入村收麥》編在一起,有位省級骨干教師用一節課把這兩首詩講完,“無比精彩”地指明,這兩首詩都熱情地謳歌了勞動。按慣例,能上示范課的,都是奉旨行事。所以,我想這也許就是《芣苢》與《文氏外孫入村收麥》的“關聯度”吧。
???鄙鄉(過去的嘉興府)王國維先生自認大致能讀懂《詩經》的“十之四五”,晚輩愚鈍,對于《詩經》所知更少。所以對《芣苢》是否“熱情地謳歌了勞動”,不敢雌黃。但對于蘇軾兄弟的詩文還是用過功的,實在不能同意《文氏外孫入村收麥》一詩是“熱情地謳歌了勞動”這等“精彩”的解說。
《文氏外孫入村收麥》整首詩是這樣的:
?
欲收新麥繼陳谷,賴有諸孫替老人。
三夜陰霪敗場圃,一竿晴日舞比鄰。
急炊大餅償饑乏,多博村酤勞苦辛。
閉廩歸來真了事,賦詩憐汝足精神。
?
??? 這首詩寫于1107年的麥收時節。詩里的“文氏外孫”指的是文驥。文驥的爺爺就是大名鼎鼎的文同文與可,杰出的畫家,蘇軾蘇轍的表兄。蘇轍的長女嫁給了文同的兒子文務光(字逸民),文驥就是文務光的兒子,是蘇轍的嫡親外孫。
??? 文驥有個親姐姐,小名喚作“小二娘”,由蘇軾做主,嫁給常州胡家。1101年蘇軾在常州去世時,文驥姐弟就侍奉在側。而蘇軾去世后,蘇家養家的重任就落在蘇轍身上。
??? 蘇轍晚年罷官后住在潁川,政敵迫害他,斷了他的官俸,因此蘇轍養家的經濟來源主要靠田產。晚年蘇轍特別關注農事,而作為嫡親外孫的文驥,能幫外公料理田產,自然會讓蘇轍欣喜萬分。
??? 《文氏外孫入村收麥》這首詩歌頌的不是勞動,而是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