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誰?
我們是自己的名字嗎?
每一天我們都會遇到一些叫我們名字的人,我們也會因為他們的呼喊給予相應的反饋。如此,我們應該是自己的名字吧。那,如果我們換一個名字呢?或者有一個人和我們叫一樣的名字呢?
我們還是原來的我們嗎?
繼續(xù),我們是別人眼中的我們嗎?
父母對我們的評價是:粗心大意、孩子氣,但誠實厚道、樂于助人。
領導對我們的評價是:工作嚴謹、辦事成熟,但性格內斂,不喜交際。
朋友對我們的評價是:性格隨和、親和力強,但不拘小節(jié),大大咧咧。
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我們?抑或,哪一個都不是真正的我們?
再繼續(xù),我們是自己想要成為的我們嗎?
大學畢業(yè)的前一天晚上,我們相互倚靠著坐在酒瓶兒堆里,還不忘記說一說自己的夢想。
我記得你說過,你要成為一名桃李滿天下的老師。
我也記得你說過,你要成為一名作家對吧。我相信,畢竟你的文章曾是校刊的最愛,那些我喜歡的雜志,比如《女友》啊、《南風》啊,經常能看見你的名字呢。
再后來,我聽說你下海了,和幾個朋友去上海創(chuàng)業(yè)。教師這一行太清貧了,買不起房,交不到女朋友。
再后來,我也聽說你去了一家親戚開的貿易公司。每天聯系訂單、跑工廠、盯港口……忙得連只有兩個小時的同學聚會都參加不了。我打電話給你,你說這單生意可以賺十幾萬。
我忘不了幾年前的那個夜晚所有的細節(jié),我們相互倚靠著坐在酒瓶兒堆里,還不忘記說一說自己的夢想。
我唯一不敢確認的是,那天晚上的我們還是現在的我們嗎?
此時此刻,我并不急于得到一個答案。
因為欠缺充分思考的答案通常都是敷衍。
我只是單純地希望,如果有那么一天,我們剛好不會太忙。
不會被朋友圈所綁架、不會被王者榮耀所占用、不會被淘寶、京東所糾纏,
我們可以花點時間靜下心來問自己三個問題:
一、除了擁有一個標簽化的稱謂,你是否還有什么能為自己代言?
二、拋開來自外界的贊美和擁躉,你是否愿意在親密關系里卸下面具?
三、無論何時,無論發(fā)生什么,你的決定和選擇是否完全遵從自己的內心?
期待大家與我一起探討。
臨末,
愿你有茶有酒有江湖。
愿你無憂無懼無執(zhí)念。
愿你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愿你紅塵翻轉,依舊初心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