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第一次跟團旅行,七天的行程走下來,每一次回顧給我最深的感覺都是苦。
奔波之苦
這幾天,每晚住的酒店都不是同一家,用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來形容最恰當不過了。
每天換洗的衣服干不了,有的酒店沒有配備吹風機,只能潮干裝進拉桿箱,第二晚到別的酒店繼續晾干。
在每一個城市逗留的時間,只有短短幾個小時,在每一個景點參觀游覽的時間,也只有一個半小時左右,在我印象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路上。
在路上,這三個字給人的感覺是青春活力,而這次旅行在路上的時間,少則一個小時,多則兩個小時,最長的一次,從南京去上海用了三個半小時,在路上的時間都超過了景區游覽的時間。
每次,一聽到導游說這次路途需要兩個小時的時間,頭瞬間變大。我對久坐是如此深惡痛絕,因為我平時每坐一個小時,都像給頭腦里設置了鬧鐘,提醒自己站起來活動。
所以,當導游說把我們從上海開車送到南京南站,需要三個半小時的車程時,我果斷決定到上海虹橋車站,改簽高鐵票。
“趕”,是給我最深的印象,每天都拉著拉桿箱,在急急忙忙趕路中度過。
一般早晨用過早餐,不再返回房間,都是拉著拉桿箱去餐廳,吃罷早餐直接等車來接,有的酒店在走廊拐角處有兩三級臺階,有的餐廳在五層而電梯只到達四層,這樣就需要提著拉桿箱上樓梯。
上車先安頓好自己的行李,導游不斷提醒,上車前去洗手間,下車后再先去洗手間,一天就在去幾次洗手間中度過。直到旅行結束回家后,我耳邊還充斥著,自己團導游、其他團導游高聲提醒大家去洗手間的聲音。
晚上還要繼續奔波,旅行社不會在靠近景區繁華地段找酒店,還要驅車一個小時回住的地方。
在上海的那一晚,我們從金茂大廈乘車一個小時,我看到車窗外黑壓壓的一片,跟剛才的繁華景色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耳邊聽著司機的導航,數著距離目的地不斷縮小的公里數,看外面越來越偏僻荒涼,心里不禁發毛:司機,你到底要拉我們到哪里?終于到達住的地方,已是夜里的十點半了。
從車里找到自己的拉桿箱,在越來越濃的夜色中返回酒店。
飲食之苦
旅行社團體餐大部分都是素菜,對于我這種屬兔子愛吃菜的人來說不算什么,對于愛吃肉無肉不歡的人,這幾天胃虧肉虧大發了。
先不說就餐環境嘈雜混亂,都是各個旅行社安排的團體餐,飯店里到處都坐滿了人,到處都是一張張饑餓疲倦的臉。
每次就餐程序,服務員先端上一大盆米飯,很快就被幾個人一搶而光,陸陸續續上菜吃不了幾個回合菜就沒了,只剩下菜湯愁眉苦臉仰望天花板,“光盤行動”每次都開展得如火如荼。
這種就餐形式下,當淑女秀氣的“婉約型”是吃不飽飯的,必須是“豪放派”夠不著站起來,米飯剛端上來先盛一碗干掉,吃不飽再添,別管菜好吃不好吃多夾兩筷子,愛吃的魚夾一大筷子,等再轉回來時就剩下魚頭和魚刺,扎眼睛了老鐵!
導游在游太湖結束后告訴我們,太湖的三白是最出名的,我以為中午能吃到這里的蝦肉,原來也只是推銷員在飯桌旁堅持不懈地推銷蝦醬。
只是最后一頓團體餐,我們才品嘗到蝦肉和和兩條中等體積的魚,這就已經很知足了。
對某些景區意猶未盡之苦
游覽太湖只有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那天偏巧還在下雨,有很多景點根本就沒去。
當時看出團通知時,都是我向往的城市感覺行程很浪漫,真正幾天忙忙碌碌走下來,有走馬觀花之感。
華東的城市去了不少,每一個城市都沒有深入游玩,這就像一個人交了很多男朋友,都只是泛泛之交,沒有一個真正有感情的。
在我心目中,最好的旅行方式還是找一個民宿安頓下來,衣服洗好暴曬在陽光下,白天或夜晚就可以穿一雙最舒適的鞋,最隨意的打扮背包走街串巷,細致探訪當地的美食風土民情,這才是人在旅途真正的樂趣。
我聽到身邊一個導游模樣的年輕人,問一個六十多歲的老爺子,你以后還這么出來玩嗎?他連0.01秒的停頓都沒有,想也沒想地回答,不出來了。
我不是抱怨這樣的舟車勞頓之苦,只是吐槽,誰讓自己是如此的喜歡旅行呢?為了心中向往的城市和遠方,再苦的旅程也坦然,回憶中也有樂趣和甜美。
無戒極限挑戰訓練營寫作訓練
日更第一百六十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