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9?虛舟的哲學:別把自己當人

熊逸 24.5 | 虛舟的哲學:別把自己當人

歡迎來到熊逸書院。今天我們談談《莊子》哲學的一個重要概念:虛舟。虛舟,就是空船。你只需要記住一個觀點:人應該像空船那樣隨波逐流,別把自己當人,這才是最安全的生存策略。

現在讓我們進入正文。昨天留下的問題是:《逍遙游》描述得道高人的特征,說就算滔天的洪水也淹不死他,能令金石熔化、土山焦枯的大旱也熱不壞他,這就是玄妙風格的說法。如果要你用唯物主義的樸素風格來解釋這段話,你能怎么把話說圓呢?

前面講過,《莊子·內篇》是莊周本人的作品,《外篇》和《雜篇》是后人的補充。《內篇》講的道理往往玄而又玄,讓人很難領會,《外篇》和《雜篇》就總是想方設法把這些道理拉回現實來解釋清楚?!秲绕分v的那些得道高人都和神仙一樣,大水淹不死,大火燒不死,雷霆怒號也不會使他受傷,驚濤駭浪也不會使他驚懼,他乘著云氣,騎著日月,遨游于四海之外。

讀《莊子》如果真能學成這樣一身本領,花再多的時間都值。但我們先要弄清兩個問題:第一,莊子雖然這么講,可你信嗎?第二,無論真人也好,神人也罷,究竟怎么做到這一步的。

信或不信的問題,不僅與個人有關,更與時代有關。在我們輕看古人的見識之前,不妨回顧一下1980年代的那場舉國狂歡式的氣功和特異功能熱。這僅僅是二三十年前的事情,小到耳朵識字,大到呼風喚雨,一代代大師也像莊子一樣“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甚至可以和宇宙高等智慧生命直接以語言溝通,區區下水不濕、入火不熱又算得了什么呢?

活生生的至人、神人、真人擺在我們的眼前,活生生地給我們發功,活生生地賺我們的錢。到了今天,他們當中的大多數賺得盆滿缽滿的人已經真正地遠離俗務了,不經意間就淡出了公眾的視野,也許正在仙山上吸風飲露吧。他們也許早已在暗中拯救地球很多次了,只是本著“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的心態,功績不為我們所知罷了。

至于第二個問題,雖然看似樸實得令人討厭,卻是每一位認真的讀者都繞不過去的,就連莊子和他的追隨者也繞不過去。《莊子·外篇·秋水》描寫北海若教育河伯,說極高修養的人之所以能水火不侵、禽獸不傷,這不是寫實,而是形容他們有敏銳的眼光可以辨別處境的安危,有平和的心境可以應對好運和厄運,他們的一進一退都小心謹慎,所以才能免于傷害。

這真是徹頭徹尾的唯物主義的解釋,一定會擊碎很多人心中美麗的憧憬。雪上加霜的是,在《莊子·外篇·達生》里,列子向關尹問出了這個橫亙在我們心中的問題:“所謂至人,水里也行得,火里也行得,他們是怎么才達到這般修為的?”關尹說:“人家不是靠智巧和勇敢,而是懂得保守純和之氣?!标P尹還講了這樣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喝醉了酒的人從車上掉下來,雖然會受傷,但不會摔死。同樣都是人,為什么喝醉的人反而沒有清醒的人摔得重呢,這是因為他的精神凝聚,乘車也不知道,摔下來也不知道,死生驚懼根本煩擾不到他。”

《莊子·外篇·田子方》擬了一段孔子的議論,說古時候的真人,穿越大山而不受阻礙,踏入深淵而不被淹沒,處在卑微的境地而不沮喪。——這本該給我們一些鼓舞,但可惜這里說的并非真人的身體,而是他的“神”。換言之,得道高人之所以酷暑時節可以不吹空調,不是因為修煉成了寒暑不侵之體,只不過“心靜自然涼”而已。

那么,這是不是意味著倘若真的用水淹、用火燒,就算至人、神人也活不了呢?

是取樸素的解釋還是華麗的解釋,這主要就看一個人屬于道教還是儒家了,道教以此修仙,儒家以此處世。秦朝末年,陳勝造反的時候,諸將都忙著搶地盤,只有周巿(fú)五次向陳勝辭謝魏王之位,堅稱“天下昏亂,忠臣乃見(xiàn)”,一定要立魏國的王室后人,最后自己只做了魏國的總理。王夫之評價這段歷史,認為周巿這番話就屬于《莊子》所謂的“大浸稽天而不溺,疾雷破山而不震”,也就是水淹不死,雷劈不死。儒家讀《莊子》,總有自己特殊的眼光。

用樸素的眼光來看,我們可以把水淹不死,雷劈不死那些內容當作寓言,而它們的寓意無非是說一個得道高人足以在亂世當中求得自保,任憑城頭變幻大王旗,他總能活得安安穩穩。五代年間有個典范人物,名叫馮道,無論誰來當皇帝,無論來的是本族還是外族,他照樣能做宰相,是個真正的政壇不倒翁。所以儒家很鄙視他,罵他寡廉鮮恥。但在道家哲學里,仁義和名利一樣都是枷鎖,都是不自然的、不該要的東西。

怎樣修煉出這樣的境界呢?《莊子》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方法:虛舟。虛舟就是空船,它的涵義用大白話來說,就是不把自己當人。只要你不把自己當人,別人也不把你當人,你就不會冒犯到別人,別人也就不會害你。

我們知道,人是要過社會生活的,所以一輩子不冒犯人,不得罪人,根本就不可能?!肚f子》很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教你如何在冒犯了別人之后,卻不讓別人感到冒犯。

虛舟來自《莊子·外篇·山木》的一個故事,說的是魯侯憂勞國事,市南宜僚勸他放棄國君之位,遠離俗務,去南越的建德之國。魯侯擔心路遠,市南宜僚就開導他說:“只要減少費用,節制欲念,就算沒有糧食也餓不著您。待您渡過大江,浮游海上,回頭已經看不見海岸,愈向前愈看不見邊際。岸邊送行的人都回去了,您從此遠遁而去。所以說占有別人的人就有負累,被人占有的人就有憂患。所以堯既不占有別人,也不被別人占有。我希望您能夠擺脫負累,解除憂患,與大道遨游于無窮的境界。試想乘船渡河的時候,有一只空船撞了上來,這時候就算急性子的人也不會發怒;但如果撞來的船上有一個人,這邊船上的人自然會喊著叫他把船撐開。如果喊了一聲不見回應,再喊一聲仍不見回應,第三聲就一定會惡言相加了。生氣還是不生氣,取決于撞來的船上有人還是沒人。人如果能‘虛己以游世’,有誰能夠傷害他呢?”

市南宜僚提出了“虛己以游世”,也就是教人要像那只空船一樣,就算冒犯到別人,別人也不會怪你,不會有路怒癥發作。

如果你還是不得要領,就可以看看《莊子·外篇·山木》的一則故事。故事說的是孔子被困,餓了七天,太公任去慰問他,教了他一個不死之道,話是這么說的:“東海有一種鳥,叫作意怠。意怠飛得很慢,好像沒有氣力的樣子,飛行的時候成群結隊,棲息的時候夾在眾鳥之間,‘進不敢為前,退不敢為后’,吃飯一定吃別的鳥剩下的,所以它在行列里不受排斥,外人也傷不到它?!?/p>

今日思考

太公任所謂的“不死之道”其實是“不橫死之道”,不會讓你修煉成仙,長生不老,只是讓你低調做人,安全茍活而已。這時候我們如果回顧一下《逍遙游》,會不會生出一點苦澀的感覺呢?

今日得到

最后總結一下今天的要點:你要記住“虛舟”這個概念,人應該像空船那樣隨波逐流,別把自己當人,這才是最安全的生存策略。虛舟后來成為一個文學主題,你會在詩詞里經??吹剿纳碛啊?/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今日觀點: 虛舟是《莊子》哲學的重要概念,虛舟就是空船。 人應該像空船那樣隨波逐流,別把自己當人,這才是最安全的生...
    爺有蔓草閱讀 1,035評論 0 0
  • 今天我們談談《莊子》哲學的一個重要概念:虛舟。虛舟,就是空船。你要記住一個觀點:人應該向空船那樣隨波逐流,別把自己...
    4e2bd3acbade閱讀 3,142評論 0 1
  • 莊 子 之 樂 石瓢著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稚子之樂:...
    my石瓢閱讀 4,111評論 3 35
  • 和你一起太久,就想自己待一會兒。突然就沒有了耐心,希望你像一個耗完了電的玩具,“啪嗒”一聲就倒在床上沉沉睡去,而我...
    竹杖芒鞋行且歌閱讀 181評論 0 0
  • 這是我在簡書上第一次寫東西,想小小做一下總結,展望一下未來,為自己加油! 其實,2016算是經歷了蠻多事情的,但記...
    揚舟閱讀 146評論 0 0